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ɡ 首字母大写:SSH五笔:fg dg tgs 十三行的同义词反义词
1.法帖名。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更多
石敬瑭(892-942)
拼音:shí jìnɡ tánɡ (892-942)首字母大写:SJT(892-942)五笔:dgtg aqkt gov (892-942) 石敬瑭(892-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的建立者。沙陀部人。后唐时曾任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公元936年勾结契丹灭后唐,并受契丹册封为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他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献帛30万匹。并称比他小十一岁的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题衣
拼音:tí yī 首字母大写:TY五笔:jgh ye 题衣的同义词反义词
1.后汉任末记事于衣的故事。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后以"题衣"为负笈游学之典。
隋炀帝(569-618)
拼音:suí yánɡ dì (569-618)首字母大写:SYD(569-618)五笔:bda onrt yuph (569-618) 隋炀帝(569-618)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杨广”。隋朝皇帝。初封晋王。公元600年,以阴谋取代兄杨勇为太子。604年杀父(文帝)即位。征发几百万民工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又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农民大起义,致使隋朝统治土崩瓦解。后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缢死。
天壤王郎
拼音:tiān rǎnɡ wánɡ lánɡ 首字母大写:TRWL五笔:gd fyk ggg yvb 天壤王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王恭氅
拼音:wánɡ ɡōnɡ chǎnɡ 首字母大写:WGC五笔:ggg awnu imke 王恭氅的同义词反义词
1.晋王恭尝披鹤裘涉雪而行。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事见《晋书.王恭传》。后用为衣着不俗之典实。
头飞鼻饮
拼音:tóu fēi bí yǐn 首字母大写:TFBY五笔:ud nui thl qnq 头飞鼻饮的同义词反义词
1.传说古代南方有落头之民,其头能飞;有鼻饮之人,相习以鼻饮水浆。事见《汉书.贾捐之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后遂以"头飞鼻饮"代称古代南方较落后的民族。
衔珠
香尘
拼音:xiānɡ chén 首字母大写:XC五笔:tjf iff 香尘的同义词反义词
1.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
2.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