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
拼音:xīn qì jí (1140-1207)首字母大写:XQJ(1140-1207)五笔:uygh yca utd (1140-1207) 辛弃疾(1140-1207)的同义词反义词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早年参加抗金义军,失败后到南方。历任建康府通判,湖北、江西安抚使,湖南转运副使,致力于富国强兵,因而受朝廷猜忌免官,隐居江西上饶十多年。晚年因韩b12c胄主张北伐,一度被起用,不久病故。为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家。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名篇。有《稼轩长短句》。
文家
吴沃尧(1866-1910)
拼音:wú wò yáo (1866-1910)首字母大写:WWY(1866-1910)五笔:kgd itdy atgq (1866-1910) 吴沃尧(1866-1910)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文学家。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家居佛山,又称“我佛山人”。曾东游日本。后在上海编《月月小说》。政治上倾向改良派。所作小说对晚清社会上的黑暗腐败现象有所揭露,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等。
希腊悲剧
拼音:xī là bēi jù 首字母大写:XLBJ五笔:rdm eajg hdh ndj 希腊悲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世界戏剧史上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初,由古代希腊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最初由一个演员讲述故事,伴以歌队演唱。后发展为三个演员登台演出。演员戴面具,穿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员扮演。多取材于荷马史诗或神话传说。先后出现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作家。
杨村彬(1911-1989)
拼音:yánɡ cūn bīn (1911-1989)首字母大写:YCB(1911-1989)五笔:snr sfy sse (1911-1989) 杨村彬(1911-1989)的同义词反义词
导演,剧作家。北京人。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历任河北定县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干事、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导演剧目有《上海之歌》、《枯木逢春》等;剧作有《清宫外史》等。
姚一苇(1922- )
拼音:yáo yì wěi (1922- )首字母大写:YYW(1922- )五笔:vqi g afn (1922- ) 姚一苇(1922- )的同义词反义词
剧作家、文艺理论家。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台湾银行任职,后任中国文化大学、国立艺术学院教授。剧作有《来自凤凰镇的人》、《碾玉观音》、《红鼻子》等;论著有《艺术的奥秘》、《戏剧论集》等。
於梨华(1931- )
拼音:yū lí huá (1931- )首字母大写:YLH(1931- )五笔:ywu tjs wxf (1931- ) 於梨华(1931- )的同义词反义词
美籍华裔作家。原籍浙江镇海。女。1947年去台湾。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后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曾在大学任教。著有长篇小说《梦回青河》、《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篇小说《也是秋天》,短篇小说集《白驹集》,散文集《新中国的女性及其他》等。
赵基天(1913-1951)
拼音:zhào jī tiān (1913-1951)首字母大写:ZJT(1913-1951)五笔:fhr dwf gd (1913-1951) 赵基天(1913-1951)的同义词反义词
朝鲜诗人。幼年随父流亡苏联。毕业于高尔基师范大学。1945年回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随军作家上前线。次年在平壤牺牲。作有长诗《白头山》、《生之歌》等。
于伶(1907-1997)
拼音:yú línɡ (1907 - 1997)首字母大写:YL(1907-1997)五笔:gf wwyc (1907 - 1997) 于伶(1907-1997)的同义词反义词
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江苏宜兴人。早年就读于北平大学法学院。30年代初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后在上海左翼剧联工作。抗战时期坚持上海“孤岛”剧运,组织上海剧艺社。后赴重庆,组织中国艺术剧社。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等。作有剧本六十余部,主要有《夜上海》、《长夜行》、《七月流火》等。
张岱(1597-1679)
拼音:zhānɡ dài (1597-1679)首字母大写:ZD(1597-1679)五笔:xta waym (1597-1679) 张岱(1597-1679)的同义词反义词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螺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另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散文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