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前643)
拼音:qí huán ɡōnɡ (?- qián 643)首字母大写:QHG(?-Q643)五笔:yjj sgjg wc (?- ue 643) 齐桓公(?-前643)的同义词反义词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从莒(今山东莒县)回国取得政权。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团结诸侯国,打退外族游牧部落的侵袭,扩大齐国的势力范围。多次以盟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议,订立盟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乾隆帝(1711-1799)
拼音:qián lónɡ dì (1711-1799)首字母大写:QLD(1711-1799)五笔:fjt btg yuph (1711-1799) 乾隆帝(1711-1799)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后期任用权臣和珅二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让位给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铨法
授能
商霖
拼音:shānɡ lín 首字母大写:SL五笔:yum fss 商霖的同义词反义词
1.《书.说命上》载,商王武丁任用傅说为相时,命之曰:"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孔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谓依为济世之佐。后以"商霖"为称誉大臣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