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
拼音:xiān jiāo 首字母大写:XJ五笔:pygd ftbt 祆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1.即琐罗亚斯德(旧译"苏鲁友")教,俗称拜火教。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琐罗亚斯德创。波斯萨珊王朝奉为国教。其教创善﹑恶二元论,以火为善神的代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后又称"火祆教"或"祆教"。唐代曾一度于长安建祠盛行,并立官专管。武宗反佛后渐废不传。
2.泛指西方传入中国的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
习读
拼音:xí dú 首字母大写:XD五笔:nu yfn 习读的同义词反义词
1.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注:"读谓经,传谓训诂。"
武氏祠画像
拼音:wǔ shì cí huà xiànɡ 首字母大写:WSCHX五笔:gah qa pynk gl wqk 武氏祠画像的同义词反义词
东汉画像石。在山东嘉祥武翟山。武氏世代为官。公元147年起,武氏后代在家族墓地修建祠堂。内有画像石数十块,刻画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墓主人生前的生活,艺术价值很高,对研究东汉末期的社会历史提供了资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域都护府
拼音:xī yù dōu hù fǔ 首字母大写:XYDHF五笔:sghg fa ftjb ryn ow 西域都护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古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机构。西汉于公元前60年始设,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云沟附近)。监护西域三十六国。王莽时废置,东汉曾两次复置。
西州
拼音:xī zhōu 首字母大写:XZ五笔:sghg ytyh 西州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2.指陕西地区。
3.指巴蜀地区。
4.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曲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吴蜀夷陵之战
拼音:wú shǔ yí línɡ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WSYLZZ五笔:kgd lqj gxw bfw pp hka 吴蜀夷陵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吴国袭杀蜀将关羽,夺去荆州。公元222年,刘备率军伐吴,由巫峡连营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吴大将陆逊以静制动,在d046亭(今湖北宜都北)用火攻破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故。
吴兴
拼音:wú xìnɡ 首字母大写:WX五笔:kgd igw 吴兴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元代书画家赵孟俯。赵为吴兴人,故称。
2.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县南)。
3.县名。属浙江省,位于苕溪下游,滨临太湖。
五胡十六国
拼音:wǔ hú shí liù ɡuó 首字母大写:WHSLG五笔:gg deg fg uy l 五胡十六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旧史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伍子胥(?-前484)
拼音:wǔ zǐ xū (?- qián 484)首字母大写:WZX(?-Q484)五笔:wgg bb nhe (?- ue 484) 伍子胥(?-前484)的同义词反义词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名员。楚大夫伍奢子。公元前522年伍奢被杀,他历经宋、郑等国出逃至吴。帮助阖闾夺取王位,改革图强,整顿军队,国势日盛。不久攻入楚都,因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他力劝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并逐渐对他疏远,后赐剑命他自杀。
武则天(624-705)
拼音:wǔ zé tiān (624-705)首字母大写:WZT(624-705)五笔:gah mj gd (624-705) 武则天(624-705)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后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选拔,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