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

拼音:fānɡ bó 首字母大写:FB五笔:yy wrg 方伯的同义词反义词
1.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贰宪

拼音:èr xiàn 首字母大写:EX五笔:afm ptf 贰宪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中央设御史台,为国家监察机构,也称宪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也称风宪官。其副职则称贰宪。

方屏

拼音:fānɡ pínɡ 首字母大写:FP五笔:yy nua 方屏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一方的屏藩。指地方军政长官。

方维

拼音:fānɡ wéi 首字母大写:FW五笔:yy xwy 方维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地方军政长官。语本《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府尹

拼音:fǔ yǐn 首字母大写:FY五笔:ow vte 府尹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始于汉代之京兆尹。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唐代之东都﹑西都﹑北都及州郡之升府者,皆置府尹。宋代开封之府尹不常置。明代之应天﹑顺天,清代之顺天﹑奉天,均置府尹。后亦用以泛称太守。

翰林院

拼音:hàn lín yuàn 首字母大写:HLY五笔:fjw ss bpf 翰林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官署名。唐代初设,集各种才艺之人于院中供皇帝使令。开元末另开学士院,供职者称翰林学士。宋代设翰林学士院,为皇帝起草诏旨。明代成为外朝官署,清代沿设,为“储才”之所,掌编修国史、进讲经史、草拟文书等事务,长官是掌院学士。

荐任官

拼音:jiàn rèn ɡuān 首字母大写:JRG五笔:adh wtf pn 荐任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1.辛亥革命后至解放前,第三等的文官,由各主管长官推荐给中央政府任命。如中央各部﹑局的科长﹑各省的县长。

吏目

拼音:lì mù 首字母大写:LM五笔:gkr hhh 吏目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官名。元于儒学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参佐官。明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安抚﹑招讨﹑市舶﹑盐课诸司及都指挥司﹑各长官司﹑各千户所﹑各州均有设置。清唯太医院﹑五城兵马司及各州置之。其职除太医院吏目与医士类似外,其余或掌文书,或佐理刑狱及官署事务。

两司

拼音:liǎnɡ sī 首字母大写:LS五笔:gmww ngk 两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清两代对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称。两司是一省的最高官署,布政使司管民政,按察使司管刑名。两司最高长官是布政使和按察使。

阃署

拼音:kǔn shǔ 首字母大写:KS五笔:uls lftj 阃署的同义词反义词
1.地方长官的官衙。
12345 共4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