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解

拼音:qǔ jiě 首字母大写:QJ五笔:bc qev 取解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唐宋科举制,选送士子应进士第。唐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 2.指明清举人赴京会试。

儒童

拼音:rú tónɡ 首字母大写:RT五笔:wfd ujff 儒童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清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唐太宗(599-649)

拼音:tánɡ tài zōnɡ (599-649)首字母大写:TTZ(599-649)五笔:ovh dy pfi (599-649) 唐太宗(599-649)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填帖

拼音:tián tiē 首字母大写:TT五笔:ffh mhhk 填帖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代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以"帖经"试士,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文,故称填帖。

童子试

拼音:tónɡ zǐ shì 首字母大写:TZS五笔:ujff bb ya 童子试的同义词反义词
1.科举制度中的低级考试。童生应试合格者始为生员。

庠生

拼音:xiánɡ shēnɡ 首字母大写:XS五笔:ouk tgd 庠生的同义词反义词
科举制时称府、州、县学的生员。明清时为秀才的别称:家无囊橐,忝列庠生之数。

文科

拼音:wén kē 首字母大写:WK五笔:yygy tufh 文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1.科举制时以经学考选文士之科﹐别于武举而言。最有名的是进士科。 2.学问体系科别之一。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等学科的统称。亦指学校教学分科之一﹐与"理科"对称。

武举

拼音:wǔ jǔ 首字母大写:WJ五笔:gah igwg 武举的同义词反义词
科举制度中的武科,也为武科考试中举者的称呼。始于武则天时,为选拔武官而设。考试内容有箭、弓、刀、石等。以后宋、明等朝都有武举,至清末废。

武则天(624-705)

拼音:wǔ zé tiān (624-705)首字母大写:WZT(624-705)五笔:gah mj gd (624-705) 武则天(624-705)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后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选拔,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

乡请

拼音:xiānɡ qǐnɡ 首字母大写:XQ五笔:xt yge 乡请的同义词反义词
1.南宋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12345 共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