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録

拼音:bié lù 首字母大写:BL五笔:kej qviy 别録的同义词反义词
1.分别撰述。 2.目录解题式的文体。始于汉刘向。建始中,朝廷征集图书文献,命刘向等校勘整理。每校一书,由刘向加以编次﹐写出提要,抄录上报,因成《七略别录》。参阅《隋书·经籍志》。 3.指礼品清单。

璧翣

拼音:bì shà 首字母大写:BS五笔:nkuy nuvf 璧翣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周又画缯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于其下,树于簨之角上。"孔颖达疏:"翣,扇也。言周画缯为扇,戴小璧于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元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缭以彩缯,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更多

比部

拼音:bǐ bù 首字母大写:BB五笔:xx ukb 比部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官署名。三国魏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隋﹑唐﹑宋属刑部。元以后废。其长官﹐三国魏以下为比部曹﹐隋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唐宋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一》。 2.明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插汉

拼音:chā hàn 首字母大写:CH五笔:rtfe ic 插汉的同义词反义词
1.插入河汉。极言其高。 2.明代蒙古族部落名。亦称插汉儿﹑察罕﹑察哈尔,本元裔小王子之后。明嘉靖间卜赤(一作布希)驻牧插汉之地,因以为名。参阅《清文献通考.舆地二三》。

博籴

拼音:bó dí 首字母大写:BD五笔:fsf tyo 博籴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籴考》。

参将

拼音:cān jiānɡ 首字母大写:CJ五笔:cd uqf 参将的同义词反义词
1.武官名。明置,位次于总兵﹑副总兵。清因之,位次于副将。凡参将之为提督及巡抚统理营务的,称提标中军参将﹑抚标中军参将。参阅《明史·职官志五》﹑《清文献通考·职官十一》。

承旨

拼音:chénɡ zhǐ 首字母大写:CZ五笔:bd xj 承旨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2.接受圣旨。 3.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俯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旨。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旨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大仗

拼音:dà zhànɡ 首字母大写:DZ五笔:dd wdyy 大仗的同义词反义词
1.即黄麾大仗。古代殿庭最隆重的仪仗。用于正旦﹑冬至等大朝会。参阅《文献通考.王礼十三》﹑《续文献通考.王礼》十及十一。

词文

拼音:cí wén 首字母大写:CW五笔:yngk yygy 词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敦煌文献中存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一卷。全篇唱词以平声押韵﹐一韵到底﹐均为七字句﹐没有散文说白。参阅吴世昌《敦煌卷考释》﹑冯沅君《补校》。

典籍

拼音:diǎn jí 首字母大写:DJ五笔:maw tfs 典籍的同义词反义词
国家重要的文献,也泛指古代书籍:自汉以来,典籍益博矣。
12345 共15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