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
枢密院
拼音:shū mì yuàn 首字母大写:SMY五笔:sar pnt bpf 枢密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官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题本
拼音:tí běn 首字母大写:TB五笔:jgh sg 题本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清时的一种奏章。明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满汉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
2.谓上奏章。
杨锐(1857-1898)
拼音:yánɡ ruì (1857-1898)首字母大写:YR(1857-1898)五笔:snr quk (1857-1898) 杨锐(1857-1898)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维新派。四川绵竹人。曾任内阁中书。先后参加强学会、保国会,并倡立蜀学会,开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时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雍正帝(1678-1735)
拼音:yōnɡ zhènɡ dì (1678-1735)首字母大写:YZD(1678-1735)五笔:yxt ghd yuph (1678-1735) 雍正帝(1678-1735)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初封雍亲王。1722年在大臣隆科多、年羹尧等辅助下取得帝位,并用高压手段对付参与争位的诸弟。在位期间设军机处以加强君主专制。又推行摊丁入亩的税法减轻农民负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对汉族知识分子屡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控制。
张之洞(1837-1909)
拼音:zhānɡ zhī dònɡ (1837-1909)首字母大写:ZZD(1837-1909)五笔:xta pp imgk (1837-1909) 张之洞(1837-1909)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中法战争时启用冯子材,击败法军。调任湖广总督,先后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曾发表《劝学篇》,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以维护封建制度。义和团运动时,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后调任军机大臣。有《张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1812-1885)
拼音:zuǒ zōnɡ tánɡ (1812-1885)首字母大写:ZZT(1812-1885)五笔:da pfi ipks (1812-1885) 左宗棠(1812-1885)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湖南湘阴人。曾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和西北回民军。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平定侵犯中国南疆的阿古柏政权,阻止了外国对新疆的侵略。曾提出一些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张,并在西北等地创办了一些新式企业。后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