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剥银
拼音:hónɡ bāo yín 首字母大写:HBY五笔:xa vij qvy 红剥银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顺治初定制:漕船至天津起剥,分运至通州,设红剥船六百只,每船给田十顷,收租赡船,免其征科。康熙三十九年裁革,将原田按亩起科,归入地丁奏销;仍照原收租数,分派各省,于漕粮项下编征,解粮道库支发,称红剥银。凡置造垡船器具及夫役工食等项费用,于红剥银内动支,馀剩之银,分给运军,以备剥浅之用。参阅《清会典事例.户部.剥船》。
律例馆
拼音:lǜ lì ɡuǎn 首字母大写:LLG五笔:tvg wgq qnp 律例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牛录额真
拼音:niú lù é zhēn 首字母大写:NLEZ五笔:tgk vi ptkm fhw 牛录额真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清太宗天聪八年改名"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
清陵
施琅(1621-1696)
拼音:shī lánɡ (1621-1696)首字母大写:SL(1621-1696)五笔:ytb gyv (1621-1696) 施琅(1621-1696)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代大将。字尊侯,福建晋江人。初为郑芝龙部将,顺治初年降清。1683年率军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建议在台驻兵屯守,以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被采纳。封靖海侯。
汝帖
三大节
拼音:sān dà jié 首字母大写:SDJ五笔:dg dd ab 三大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三个主要节日。(1)宋指冬至﹑元旦﹑寒食。宋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下五旗
拼音:xià wǔ qí 首字母大写:XWQ五笔:gh gg ytdw 下五旗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代兵制。顺治后,满州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
宣武
拼音:xuān wǔ 首字母大写:XW五笔:pgj gah 宣武的同义词反义词
1.威武。
2.城门名。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顺承,明正统四年改为宣武,俗又称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