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舞

拼音:kuài zi wǔ 首字母大写:KZW五笔:tnnw bb tgl 筷子舞的同义词反义词
1.蒙古族民间舞蹈之一。多流行于伊克昭盟地区。舞蹈时手持筷束﹐按节拍交替击打身体各部位﹐动作健壮﹐节奏快速。

毛依罕(1906-1979)

拼音:máo yī hǎn (1906-1979)首字母大写:MYH(1906-1979)五笔:etgn wye pwf (1906-1979) 毛依罕(1906-1979)的同义词反义词
民间诗人,曲艺演员。内蒙古扎鲁特旗人。蒙古族。自幼喜爱好来宝等说唱艺术,长期在农村牧区演出,并创作了《铁fd5f牛》、《呼和浩特颂》等好来宝和诗歌。曾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内蒙古分会副主席。有诗集《党和母亲》和《毛依罕好来宝选集》。

蒙古包

拼音:měnɡ ɡǔ bāo 首字母大写:MGB五笔:apf dgh qn 蒙古包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中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的牧民在游牧时居住的伞顶圆柱形帐篷,用毡子做成,又称"毡包"。我国古代文献称穹庐或毡帐。

蒙古包(蒙měng)

拼音:měnɡ ɡǔ bāo ( ménɡ m ě n g )首字母大写:MGB(MMěNG)五笔:apf dgh qn ( apf m ě n g ) 蒙古包(蒙měng)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毡包”。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地牧区。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通常高约25米,直径4米。顶有圆形天窗。

莫德格玛(1941- )

拼音:mò dé ɡé mǎ (1941- )首字母大写:MDGM(1941- )五笔:ajd tfl stk gcg (1941- ) 莫德格玛(1941- )的同义词反义词
舞蹈家。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右后旗人。蒙古族。女。1956年入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任舞蹈演员。1962年入东方歌舞团。同年在第八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以《盅碗舞》获金质奖章。舞蹈作品有《单鼓舞》、《湖畔晨曦》等。

骚达奴

拼音:sāo dá nú 首字母大写:SDN五笔:cgcj dp vcy 骚达奴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旧时对蒙古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斯琴塔日哈(1932- )

拼音:sī qín tǎ rì hā (1932- )首字母大写:SQTRH(1932- )五笔:dwr ggw faw jjjj kwg (1932- ) 斯琴塔日哈(1932- )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舞蹈家。黑龙江大赉人。蒙古族。女。1947年在内蒙古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入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历任舞蹈演员、编导、副团长。其代表性舞蹈节目有《筷子舞》、《春天来了》等。著有《蒙古族民间舞蹈教材》。

笑嗑亚热

拼音:xiào kē yà rè 首字母大写:XKYR五笔:ttd kfcl go rvyo 笑嗑亚热的同义词反义词
1. 蒙古族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蒙语,意为“蒙语笑话”。二人表演,以说、学、逗、唱为主要手段,颇似汉族相声。

文学史

拼音:wén xué shǐ 首字母大写:WXS五笔:yygy ipb kri 文学史的同义词反义词
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根据不同国别、地域、民族及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等分类标准,可分为国别史(如中国文学史)、世界或地区史(如世界文学史、欧洲文学史)、通史或断代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民族史(如蒙古族文学史)、分体史(如中国戏曲史)等。

萧乾(1910- )

拼音:xiāo qián (1910- )首字母大写:XQ(1910- )五笔:avh fjt (1910- ) 萧乾(1910- )的同义词反义词
作家,翻译家。北京人。蒙古族。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曾任《大公报》副刊《文艺》主编、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曾任《人民中国》副主编、《文艺报》副主编、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散文集《人生采访》,译有《好兵帅克》、《尤利西斯》(与文洁若合译)及《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有《萧乾选集》。
12345 共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