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
拼音:ɡuì zhōu shěnɡ 首字母大写:GZS五笔:khgm ytyh ith 贵州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简称“贵”,别称“黔”。在中国西南部。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人口3419万(1995年)。少数民族占30%以上,人数较多的有苗、布依、侗等族。明代置贵州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贵州省。省会贵阳。处云贵高原东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乌江为省内第一大河。亚热带湿润区。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输出省。汞产量全国第一。中国炼铝工业和磷矿石开采基地之一。烤烟以质优著称。
湖北省
拼音:hú běi shěnɡ 首字母大写:HBS五笔:ide ux ith 湖北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别称“鄂”。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面积186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727万(1995年),有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清代置省。省会武汉。西、北、东为山地、丘陵,中南部为江汉平原。长江由西向东流贯,北有汉水汇入。淡水湖数量全国第一。亚热带湿润区。经济较发达。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水电为主)和纺织。农产中稻米、棉花、油菜籽和芝麻产量居全国前列。重要商品粮产区。淡水渔业发达。
广西壮族自治区
拼音:ɡuǎnɡ xī zhuànɡ zú zì zhì qū 首字母大写:GXZZZZQ五笔:oy sghg ufg ytt thd ick ar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别称“桂”。在中国南部,临北部湾。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人口450211万(1995年)。壮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清代为广西省。1958年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山地、丘陵广布,平地多分布在沿江。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河流属西江水系。亚热带湿润区。甘蔗和蔗糖产量居全国首位。红水河建有梯级电站。锡、铝储量丰富。近海大陆架有石油。
黑龙江省
拼音:hēi lónɡ jiānɡ shěnɡ 首字母大写:HLJS五笔:lfo dx ia ith 黑龙江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简称“黑”。在中国东北区北部。面积454万平方千米。人口3576多万(1995年)。清初置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北部、东南部为山地,主要山脉有小兴安岭。西南部为松嫩平原,东部有三江平原。主要河流有黑龙江和松花江。处中温带,大部为湿润区,西南部为半湿润区。有全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煤炭和森林工业发达。为中国商品粮重要基地。大豆、甜菜、亚麻产量居全国前列,盛产玉米。
显域植被
拼音:xiǎn yù zhí bèi 首字母大写:XYZB五笔:jo fa sfhg pub 显域植被的同义词反义词
又称“地带性植被”。在陆地上因水热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植被带的植被。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湿润的大陆东岸,从赤道向极地依次出现的植被是: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冻原、极地荒漠。在中纬带,从沿海向内陆出现的植被是:森林、草原、荒漠。从山麓到山顶,也会出现不同的地带性植被。
雨季
拼音:yǔ jì 首字母大写:YJ五笔:fghy tbf 雨季的同义词反义词
降水较集中的湿润多雨季节。常发生在热带地区,往往与干季周期性交替出现。在降水分配不均匀的其他地区,也有将相对多雨的季节划分为雨季的;如中国通常将4、5月划为华南和南岭山区的雨季,5、6月间为江南雨季,6、7月间为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7月间为黄淮和华北雨季,8月为东北雨季等。
浙江省
拼音:zhè jiānɡ shěnɡ 首字母大写:ZJS五笔:irr ia ith 浙江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简称“浙”。在中国东南部,临东海。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人口4369万(1995年)。明代置浙江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浙江省。省会杭州。大部为丘陵、山地,北部和沿海有平原。中国岛屿最多的省区。主要河流有钱塘江。亚热带湿润区。经济发达。主要有纺织、机械等工业,丝绸工业驰名中外。茶叶和毛竹产量均为全国第一,柑橘、桑蚕茧产量居全国前列。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都很发达。
安徽省
拼音:ān huī shěnɡ 首字母大写:AHS五笔:pv tmgt ith 安徽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别称“皖”。在中国中东部、长江下游及淮河中游。面积1402万平方千米。人口5999万(1995年)。清初为江南省,后分置安徽省。省会合肥。北部和长江沿岸为平原,余为山地、丘陵,以黄山最著名。主要湖泊有巢湖。从南向北由亚热带湿润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区过渡。主要工业有煤炭、钢铁和炼铜。中国重要煤炭基地。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商品粮产区。茶叶、油菜籽、黄红麻产量居全国前列。
草原
拼音:cǎo yuán 首字母大写:CY五笔:ajj dr 草原的同义词反义词
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下,由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受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差异,草原又可分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类型。广泛分布于温带内陆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