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

拼音:wǎ dānɡ 首字母大写:WD五笔:gnn iv 瓦当的同义词反义词
建筑物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上面多有花纹或云龙状,作为装饰之用。中国发现最早的是西周晚期的半圆形瓦当。秦汉以后流行圆形瓦当。

五位缾

拼音:wǔ wèi pínɡ 首字母大写:WWP五笔:gg wug tfba 五位缾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五代时流行的铜制酒器。

湘剧

拼音:xiānɡ jù 首字母大写:XJ五笔:ishg ndj 湘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中部、东部和江西西部。曾名“长沙湘戏”。是兼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的多声腔剧种。高腔源于弋阳腔,明中叶已在长沙流行;后昆腔、弹腔等传入。剧目有《拜月记》、《追鱼记》、《琵琶上路》等约一千一百种。

性灵说

拼音:xìnɡ línɡ shuō 首字母大写:XLS五笔:ntg vo yuk 性灵说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代袁枚的论诗主张。吸取明代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和李贽的童心说,主张作诗应直抒胸臆,表现性灵,辞贵自然,强调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束缚诗歌创作,对拟古倾向和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示不满,批评了当时诗坛流行的“格调说”和“肌理说”。

扬剧

拼音:yánɡ jù 首字母大写:YJ五笔:rnr ndj 扬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南京一带和安徽部分地区以及上海。前身是维扬文戏和维扬大班。30年代两者合流,称“维扬戏”。50年代初改今称。曲牌体音乐,主要来自扬州清曲和花鼓、香火,包括[满江红]、[剪靛花]等一百余种。剧目有《百岁挂帅》、《鸿雁传书》等。

伊索寓言

拼音:yī suǒ yù yán 首字母大写:YSYY五笔:wvt fpx pjm yyy 伊索寓言的同义词反义词
相传为古希腊伊索作。从总体看,应是长期流传在古希腊的寓言的汇集。原本失传,今流行本系后人多次补充编订而成,并杂有亚洲和非洲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狼和小羊》、《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狐狸和葡萄》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引语

拼音:yǐn yǔ 首字母大写:YY五笔:xh ygk 引语的同义词反义词
1.适于引用的著名的、杰出的或流行的段落。如:引语集锦。2.语录,[文章、演说中]自权威方面的一段话作为引言或根据者。如:用那段引语…作出发点。

越剧

拼音:yuè jù 首字母大写:YJ五笔:fha ndj 越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清末由浙江嵊县一带的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初名“小歌班”、“的笃班”,曾名“绍兴文戏”。1923年起出现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剧团,称“女子文戏”,并逐渐取代男班。1938年改名“越剧”。40年代进行改革。主要唱腔有四工腔、尺调腔、弦下腔等。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

印子钱

拼音:yìn zǐ qián 首字母大写:YZQ五笔:qgb bb qg 印子钱的同义词反义词
又叫“折(fe56)子钱”。中国旧时的高利贷。清初已流行。还本付息办法各有不同,在抗战前的上海,一般是借钱十元,放债人先扣鞋袜费一元,六十天还清,连本带利每天拔还两角。因每次还款,都由债主在折子上盖印,故名。

粤剧

拼音:yuè jù 首字母大写:YJ五笔:tlo ndj 粤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及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曾名“广东梆黄”。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后,以秦腔和乱弹为主要唱腔,吸收广东民间音乐,逐步形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流行。唱腔有板腔体的梆子、二黄两类。另有曲牌。剧目有《搜书院》、《罗成写书》、《关汉卿》等。
1112131415 共5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