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拼音:zhì liánɡ zhī 首字母大写:ZLZ五笔:gcft yv td 致良知的同义词反义词
1.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王守仁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左辅右弼
跋前踬后
拼音:bá qián zhì hòu 首字母大写:BQZH五笔:khdy ue khr rg 跋前踬后的同义词反义词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八秩
拼音:bá zhì 首字母大写:BZ五笔:wt tt 八秩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八帙"。亦作"八袠"。
2.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苾芬
波峭
尺绳
尺竹伍符
臣宰
东人
拼音:dōnɡ rén 首字母大写:DR五笔:ai w 东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1.《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朱熹集传:"东人,诸侯之人也。"本指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后泛指陕以东之人。
2.东家,主人。
3.指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