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匈奴

拼音:nán xiōnɡ nú 首字母大写:NXN五笔:fm qrb vcy 南匈奴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内部分裂为二,其一部南下附汉,被称为南匈奴。

平乐观

拼音:pínɡ lè ɡuān 首字母大写:PLG五笔:guf tn cm 平乐观的同义词反义词
1.汉代宫观名。亦作"平乐馆"﹑"平乐苑"。汉高祖时始建,武帝增修,在长安上林苑。 2.汉代宫观名。东汉都洛阳,明帝取长安飞帘﹑铜马移洛阳西门外,置平乐观。在今河南洛阳市洛阳故城西。

捧土

拼音:pěnɡ tǔ 首字母大写:PT五笔:rdw ffff 捧土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东汉初,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负责讨定北边。渔阳太守抗命,朱浮写信给他说:"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见《后汉书.朱浮传》。后以"捧土"喻不自量力,或反用其意。

蒲密

拼音:pú mì 首字母大写:PM五笔:ais pnt 蒲密的同义词反义词
1.蒲与密,古二县名。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东汉时,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襦袴歌

拼音:rú kù ɡē 首字母大写:RKG五笔:pufj pudn sks 襦袴歌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东汉廉范为蜀郡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时人作歌颂扬之:"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褲。"后遂用"襦袴歌"作为对官吏惠民德政的称颂。

三公

拼音:sān ɡōnɡ 首字母大写:SG五笔:dg wc 三公的同义词反义词
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总揽军政大权。唐宋沿用此称,已无实权。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三鳣

拼音:sān zhān 首字母大写:SZ五笔:dg qgyg 三鳣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后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上林

拼音:shànɡ lín 首字母大写:SL五笔:h ss 上林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宫苑名。秦旧苑,汉初荒废,至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 2.古宫苑名。东汉光武帝时建造。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故城西。东汉永平十五年冬,车骑校猎上林苑,即此。 3.古宫苑名。南朝宋大明三年建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玄武湖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5.指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石门

拼音:shí mén 首字母大写:SM五笔:dgtg uyh 石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春秋鲁城外门。 2.借指贤者。 3.控制水流的石闸。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 5.古道路名。(1)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四川省高县境内的石门山得名。起自今四川宜宾,南抵云南曲靖,再通往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褒斜谷通道。在今陕西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东汉的《石门颂》﹑北魏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四姓小侯

拼音:sì xìnɡ xiǎo hóu 首字母大写:SXXH五笔:lh vtg ih wnt 四姓小侯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东汉明帝外戚樊﹑郭﹑阴﹑马四姓的子弟。
678910 共5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