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站开通运营

1996年1月21日上午10点30分,当李鹏总理在北京西站站台上剪断一缕红绸之后,由“毛泽东号”机车牵引的“特1次”旅客列车缓缓驶出西站。

至此,这座用3年时间建成的、规模居世界第四位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站,正式开通运营了。

北京西站座落在京西莲花池畔,是京九铁路的龙头,其规模、南北广场分别是北京站的7倍多和4倍,几个候车室可同时容纳2万名旅客。

北京西站是首都客运枢纽的中心,京九铁路的“龙头”,是我国铁路......更多

援阿重建国际会议开幕

2002年1月21日,援助阿富汗重建国际会议在东京开幕。

来自66个国家和22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政府特使王学贤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致辞时表示,为了彻底根除恐怖主义,必须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阿富汗。

日本将尽最大能力帮助阿富汗重建。

日本的援助将集中在教育、难民定居、医疗健康和妇女问题等方面。

他说,日本将为重建阿富汗提供5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在第一年首批提供2.5亿美元。

......更多

彼得堡的“流血星期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复杂。

1904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连连败阵,更加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加剧了社会矛盾。

1905年1月中旬,彼得堡上百家工厂的工人相继罢工。

彼得堡的工人组织“彼得堡工厂工人大会”决定组织一次和平请愿活动。

21日他们向彼得堡当局提出了请愿活动的申请,并送交了请愿书副本,得到彼得堡当局的批准。

请愿书向皇上请求公道和保护,还提出了实行8小时工作制、停止战争等要求......更多

《民国日报》创刊

1916年1月22日,以讨袁为主旨的《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

该报是中华革命党在国内的主要言论阵地。

该报创始人是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陈其美,主编为叶楚伧、邵力子、主要撰稿人有戴季陶、沈玄庐等。

该报除刊载全国各地讨袁斗争的消息外,还设有“来电”、“专论”、“要电”、“时评”、“快风”等专栏。

后该报成为国民党中央机关报。

英国工党首次执政

英国工党成立于1906年,但1924年以前的英国一直是由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1923年大选中保守党失败,工党获得比自由党更多的席位。

1924年1月22日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成英国历史上首届工党政府。

麦克唐纳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内阁成员多数是工人出身。

工党执政期间,对内通过了“惠特利住宅计划“,增加国家补助金用于住宅建设,还改善了保障制度,增加养老金和失业补助,废除了保护关税的原则。

在外交上,192......更多

中国共产党接管北平

1949年1月22日,国民党军队放弃了对北平的控制,而由中国共产党接管。

这表明持续已久的内战正接近尾声。

这个中国传统的首都被围困了一个多月。

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与正在华北努力实现和平的中国共产党达成协议,几乎是礼貌地交出北平。

根据这个协议,成立了一个联合委员会,以便监督向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过渡。

同时,在国民党首府,同共产党打了20多年仗的蒋介石宣布,他将辞去总统职务,以期结束双方的敌对行为。

被任命为代......更多

法国联邦德国合作条约签订

1963年1月22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于在巴黎签订了《法国联邦德国合作条约》。

条约规定,两国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教育及青年问题的主管部长以及总参谋长定期举行会议,以协调两国的外交政策,加强两国在防务政策和青年问题方面的合作,扩大相互间的往来和交流。

条约的签订,标志著法德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甲壳虫乐队开始风靡英国

1963年1月22日,甲壳虫乐队推出他们的第二张唱片专辑《请愉悦我(pleasepleaseme)》,奇迹般地盘踞英国排行榜榜首6个月之久。

此后,他们一发不可收拾,连夺年度“单曲第一名”、“专辑第一名”、“持久不衰的唱片销售纪录”等奖项。

甲壳虫乐队在美国发展时,创造了在美国发行的第一张唱片5天销售20万张的新纪录,在美国的第一场演唱会也创造了7000万人收看的电视收视纪录,由此引发了美国歌曲排行榜......更多

奥尔布赖特出任美国首位女国务卿

1996年12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名59岁的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为美国国务卿。

1997年1月22日,此项提名获国会参议院批准,奥尔布赖特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

奥尔布赖特1959年毕业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

后来奥尔布赖特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

1976年卡特当选总统后,她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主管外交立法事务。

1980年卡特总统竞选连任失败后,她去乔治大学......更多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诞辰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家,他的著名小说《红与黑》,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以及对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对典型性格的出色的刻画,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勒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他的本名叫亨利·贝尔。

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律师,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司汤达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抑,从小就憎恶他父亲。

1799年,司汤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当地的中......更多

7677787980 共54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