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 马戴 -- 送朴山人归新罗 物之不齐,人孰无过。 -- 唐伯元 -- 五对客戒谈时政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 晏婴 -- 晏子春秋 · 外篇 · 第七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子思 -- 中庸 · 第三十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朱熹 -- 敬恕斋铭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 于右任 -- 赠蒋经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 桓宽 -- 盐铁论-忧边第十二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 陈寿 -- 三国志 · 魏书 · 诸夏侯曹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林大钦 -- 永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 葛洪 -- 抱朴子 · 外篇 · 博喻卷第三十八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 张伯行 -- 禁止馈送檄 公生明,廉生威。 -- 年富 -- 公生明廉生威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 金缨 -- 格言联璧·持躬类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 顾炎武 -- 与公肃甥书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 朱熹 -- 题白雲岩书院联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 范晔 --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 吕本中 -- 官箴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 李世民 -- 帝范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 程颢 --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 诸葛亮 -- 兵要 7172737475 共17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