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寒

东风寒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fēng hán1.词牌"眼儿媚"的别名。由宋韩淲《眼儿媚》词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得名。参阅《词谱》卷七。

东风第一枝

东风第一枝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fēng dì yī zhī/qí1.词牌名。双调一百字。仄韵。一般为前段九句,后段八句;亦有前段十句﹑后段八句者。用韵亦略有别。共有四体。参阅《词谱》卷二八。 2.曲牌名。《南九宫目录》"越调引子"有此曲。《十三调南曲音节谱》"大石调"中《金菊对芙蓉》,一名《东风第一枝》。

丢巧针

丢巧针的同义词反义词
diū qiǎo zhēn1.亦作"丢针儿"。 2.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3.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两街

两街的同义词反义词
liǎng jiē1.唐代首都长安的横街和朱雀大街的合称。横街北侧是宫城,为皇室所居﹑宫廷所在,南侧是皇城,为百官署衙所在。朱雀大街纵贯全城,在皇城的一段称承天门街(又称"天街")。(1)指朝廷和官署所在。《新唐书.李德裕传》:"又罢京兆筑沙堤﹑两街上朝卫兵。"(2)泛指权贵和士大夫所居之繁华处所。唐李洞《赠三惠大师》诗:"诏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唐孙棨《序》:"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更多

乡老

乡老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lǎo1.《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清李惇《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 2.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

书塾本

书塾本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ū shú běn1.书塾,即家塾。宋元本书常有标明某人刊于书塾者,称书塾本。也称家刻本。参阅叶德辉《书林清话.宋私宅家塾刻书》。

书袋

书袋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ū dài1.装书卷﹑文件的口袋。唐王起有《獭皮书袋赋》。见《文苑英华》卷一○六。 2.金大定十六年规定的官吏佩饰,悬于束带,作为区别于士民的标志。其质料﹑颜色,因品级高下而有所不同。参阅《金史.舆服志下》。 3.指古书词句。

于越

于越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yuè1.古族名。分布在今浙江省境内。 2.指其所居之地。唐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于越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吴越。 3.官名。契丹最尊之职,辽太祖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辽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

五汶

五汶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wèn/mén1.山东省汶水及其上游四条支流牟汶﹑北汶﹑石汶﹑柴汶的合称。参阅《水经注.汶水》。

五省

五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shěng/xǐng1.古代中央政府五官署。晋﹑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并称"五省"。隋以殿内省(一说内侍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为五省。参阅《通典.职官一》。
4647484950 共11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