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

竹楼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ú lóu傣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用数十根柱子支撑,离地2.5米处铺木板或竹篾,顶上盖茅草。楼下关牲畜、舂米或作贮藏用。楼上为住屋。住屋外有阳台、走廊,并有木梯通地面。住屋分内外两间,外室有火塘,供吃饭、休息、会客用;里室为卧房,外人不能入内。

竹琴

竹琴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ú qín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四川﹐是渔鼓(道情)传入四川后发展形成。一般都是一人用渔鼓﹑简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唱腔分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与四川扬琴相同﹐但在润腔手法上有异。曲词由散文﹑韵文交织组成。

竿球

竿球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n qiú也称“顶球”。中国民间游戏。流行于高山族。球以藤丝或树皮编扎,大如瓜,轻如绵,画以五彩。游戏者每人持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轮流用竹竿上端顶球,未能顶起而让球落地者输,罚以酒。亦可分队比赛。

粤讴

粤讴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è ōu1.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相传为清嘉庆年间粤人冯询﹑招子庸在南音基础上发展而成。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分起式﹑正文﹑结式三部分。多为徒歌,也可加用琵琶﹑洞箫﹑扬琴伴奏。

绍剧

绍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o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和杭嘉湖地区以及上海。主要唱腔二凡渊源于陕西的西秦腔、三五七源于安徽的吹腔。一般认为,是明末西秦腔经安徽流入绍兴后,与当地方言和戏曲音乐结合发展而成。武功来自目连戏。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血泪荡》等。

绣像

绣像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ù xiàng本指用丝线刺绣而成的佛像或人像。明清以来通俗小说流行,书首或卷首、回首常附雕版印刷的(后也有石印的)线描人物图像,也称“绣像”。

老世

老世的同义词反义词
lǎo shì1.方言。香港用语。泛称老板。源于日本侵占香港时期。日军攻陷香港后﹐建立所谓户籍管理制度﹐规定商店在门楣钉上户籍牌﹐上面写明"世帯主某某"。"世帯主"是日文户主的意思。尔后﹐人们渐称店东为"老世"﹐取"世帯主"之首字﹐冠以"老"字构成。后益流行﹐日久天长﹐又讹为"老细"。

肆行

肆行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xíng/háng1.放纵的行为。 2.谓恣意妄为。 3.谓自由自在地来去。 4.犹流行。

船形屋

船形屋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án xíng wū黎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海南省。因形状像倒扣地上的船只,故名。有三种类型:铺地型、高架形及向“金字型”过渡的过渡型。共同特点是,屋有立柱,顶开天窗,头尾开门,茅草片盖屋顶。高架型则屋基用许多木桩支撑,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芗剧

芗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南部和台湾。1928年,台湾歌仔戏开始在闽南盛行,并在唱腔、表演等方面加以改进,称“改良戏”。1954年改今称。唱腔有七字调、杂碎调、哭调、杂念调等。剧目有《三家福》、《碧水赞》等。
2122232425 共5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