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法制

资本主义法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zī běn zhǔ yì fǎ zhì亦称“资产阶级法制”。通常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指资产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管理资产阶级国家的事务制度化、法律化。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提出了“三权分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并在掌握政权后写入了宪法性文件,确定为法制原则。资产阶级法制在历史上曾起了进步作用,但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的同义词反义词
lù yì shí liù/lù(louis ⅹⅵ,1754-1793)法国国王。在位时,为挽救财政危机,试图改革,但遭贵族反对而失败。1789年5月被迫召开三级会议,因压制第三等级,引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91年企图逃亡国外未果。次年阴谋勾结外国君主镇压革命,被废黜。后被处死。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òng/chóng nóng xué pài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别。18世纪下半叶产生。主要代表为魁奈和杜尔哥。认为各个社会经济部门中,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它借助于自然的帮助,能够创造“纯产品”,工业部门的劳动成果只能弥补原材料和劳动者生活资料的消耗。主张实行土地单一税,实行“自由放任”,特别强调谷物的自由贸易。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bā sì sì nián jīng jì/jǐ xué zhé xué shǒu gǎo马克思作于1844年4-8月。由三个未完成手稿组成。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生成、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美的规律等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mín zhǔ yì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1905年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其基本内容。此即旧三民主义,还不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认为民族主义就是反对帝国主义,达到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就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更多

上海的早晨

上海的早晨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hǎi de zǎo chén长篇小说。周而复作。四部。1958年、1962年、1980年出版。建国初,上海一批资本家相互串通,对抗国家政策。沪江纱厂总经理徐义德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福佑药房经理朱延年制造假药,唯利是图。上海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同资产阶级进行了一场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huá mín ɡuó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称中华民国。此后,政权先后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49年推翻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ɡuó tónɡ ménɡ huì简称“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1905年在孙中山倡导下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发刊《民报》,并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政治思想上对改良派展开论战,并先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本部由日本迁回国内。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ɡuó zuǒ yì zuò jiā lián ménɡ简称“左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中户

中户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hù1.指中等资产的人家。
1617181920 共29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