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

洋务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g wù pài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一派政治势力。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中央以奕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标榜,主张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中日甲午战争后,洋务派逐渐解体。

毛葫芦军

毛葫芦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máo hú lú jūn1.元顺帝时召募的一种地方地主武装。其作用略同于团练。明代沿其制﹐尝用以抵抗倭寇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沈葆桢(1820-1879)

沈葆桢(1820-1879)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chén bǎo zhēn (1820-1879)清末官员。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后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海防,对开发台湾有所贡献。1875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充水师,督办海防,与李鸿章同为清政府筹建海军的主持者。

淮军

淮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i jūn清末李鸿章编练的封建武装。1862年李鸿章以淮南地主团练为基础在安徽创建而成。其编制与湘军相同。曾配合湘军镇压太平军。

清乡团

清乡团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ng xiāng tuán1.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用于镇压农村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反革命武装。

湘军

湘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jūn清末曾国藩编练的封建武装。为镇压太平天国,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地主团练的基础上扩编而成。官兵之间有浓厚的封建隶属关系。次年开始与太平军作战,到处屠杀焚掠,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

犹太战争

犹太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yóu tài zhàn zhēng古代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的战争。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反罗马统治的起义,消灭驻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70年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132年犹太人再次发动起义,135年被镇压,几十万犹太人遇难,幸存者多被迫流亡他乡,犹太人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

珍珠桥惨案

珍珠桥惨案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n zhū qiáo cǎn àn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12月17日,北平(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学生代表到南京,和当地学生三万余人联合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出兵抗日,游行队伍在珍珠桥附近遭到政府军警的血腥镇压。学生死三十余人,伤百余人。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砘子

砘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dùn zǐ1. 播种覆土以后用来镇压松土的石制农具。

秦始皇(前259-前210)

秦始皇(前259-前210)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n shǐ huáng (qián 259-qián 210)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十三岁继承王位,由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毐专权。二十二岁时开始亲政,镇压嫪毐判乱,又免吕不韦相职。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进行统一战争。灭六国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自称为“始皇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筑......更多
1112131415 共1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