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鬯不惊


拼音:bǐ chàng bù jīng
解释: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引用:赣、宁之乱,坐镇上游,~,指挥若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
原文:《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罢黜百家


拼音:bā chù bǎi jiā
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引用:……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的作风(朱自清《论朗诵诗》)
原文:《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不痴不聋


拼音:bù chī bù lóng
解释: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引用:鄙谚有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唐纪代宗大历二年》)
原文: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半筹不纳


拼音:bàn chóu bù nà
解释: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引用:万骑交驰,两军相见,咱手里~。(元·朱凯《昊天塔》第二折)
原文: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彼倡此和


拼音:bǐ chàng cǐ hè
解释: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原文: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拔萃出群


拼音:bá cuì chū qún
解释: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原文:汉·蔡邕《释诲》:“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

搬唇递舌


拼音:bān chún dì shé
解释:挑拔是非。
引用:不似你这个两闲白面,~的歹弟子孩儿。(《古今杂剧·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原文:元·无名氏《南珍珠马·情》:“平白地送暖偷寒,猛可的搬唇递舌。”

不辞而别


拼音:bù cí ér bié
解释: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引用: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引用: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势也。(宋·朱熹《答巩仲至书》)
原文: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不差毫发


拼音:bù chā háo fà
解释: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原文:《朱子语类》卷十六:“自慊,正与自欺相对,不差毫发。”
9192939495 共13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