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浑大夫赴丰州 文
海阳十咏。云英潭 文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来章有移家惟醉和之句) 文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
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
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
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
八关斋适罢,三雅兴尤偏。
文墨中年旧,松筠晚岁坚。
鱼书曾替代,香火有因缘。
欲向醉乡去,犹为色界牵。
好吹杨柳曲,为我舞金钿。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 文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时张兼修史) 文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文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 文
右相历中台,移松武库栽。
紫茸抽组绶,青实长玫瑰。
便有干霄势,看成构厦材。
数分天柱半,影逐日轮回。
旧赏台阶去,新知谷口来。
息阴常仰望,玩境几裴回。
翠粒晴悬露,苍鳞雨起苔。
凝音助瑶瑟,飘蕊泛金罍。
月桂花遥烛,星榆叶对开。
终须似鸡树,荣茂近昭回。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文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文翻注译赏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
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飒(sà)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chán)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
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
啮:咬。
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
玉虎:井上的辘轳。
丝:井索。
汲:引。
贾氏窥帘韩掾(yuàn)少,宓(fú)妃留枕魏王才。
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
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
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
掾:僚属。
少:年轻。
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
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
留枕:这里指幽会。
魏王:曹植封东阿王,后改陈王。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飒(sà)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
金蟾(chán)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
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
啮:咬。
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
玉虎:井上的辘轳。
丝:井索。
汲:引。
贾氏窥帘韩掾(yuàn)少,宓(fú)妃留枕魏王才。
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
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
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
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
掾:僚属。
少:年轻。
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
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
留枕:这里指幽会。
魏王:曹植封东阿王,后改陈王。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
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
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
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
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
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
“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
”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写女子居处的幽寂。
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
“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
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
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
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
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
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
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
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
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
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
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
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
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
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
”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
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
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
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
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
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
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
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
“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
而这种失意的爱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
在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中也可窥见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忆梅 文翻注译赏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商隐诗选译》 .南京市 :凤凰出版社 ,2011.05 :176 . 2、 李志敏 .《唐诗名篇鉴赏》 .北京市 :京华出版社 ,2011.05 :321 .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恨:怅恨,遗憾。
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商隐诗选译》 .南京市 :凤凰出版社 ,2011.05 :176 . 2、 李志敏 .《唐诗名篇鉴赏》 .北京市 :京华出版社 ,2011.05 :321 .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恨:怅恨,遗憾。
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商隐诗选译》 .南京市 :凤凰出版社 ,2011.05 :176 . 2、 李志敏 .《唐诗名篇鉴赏》 .北京市 :京华出版社 ,2011.05 :321 .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
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
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
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