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

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36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dài)瑁(mào)梁。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卢家少妇:泛指少妇。

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

堂,一作“香”。

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

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

玳瑁: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九月寒砧(zhēn)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寒砧:指捣衣声。

砧,捣衣用的垫石。

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

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

木叶:树叶。

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

音:一作“军”。

丹凤城:此指长安。

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

后以凤城称京城。

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jiāo)明月照流黄。

教:使。

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更教:一作“使妾”。

照:一作“对”。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36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dài)瑁(mào)梁。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卢家少妇:泛指少妇。

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

堂,一作“香”。

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

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

玳瑁: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九月寒砧(zhēn)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寒砧:指捣衣声。

砧,捣衣用的垫石。

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

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

木叶:树叶。

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

音:一作“军”。

丹凤城:此指长安。

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

后以凤城称京城。

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jiāo)明月照流黄。

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

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教:使。

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更教:一作“使妾”。

照:一作“对”。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36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

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

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

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

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

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

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

“双栖”两字,暗用比兴。

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

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

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

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

“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

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

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

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

主人公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

命运是吉是凶?

几时才能归来?

还有无归来之日?

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

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

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无法入眠。

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

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

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

“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

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海燕双栖”),有正面的衬托(“木叶”、“秋夜长”),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诗薮·内编》卷五)之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皇帝的公主信奉神仙,别墅盖得直入云霄。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假山高得像岐山鸣凤岭,池塘大得超过渭河。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梳妆用的起居楼里挂着翠绿帷幔似乎把春色留住了,而舞蹈唱戏的阁楼下摆放着整齐的座椅,金灿灿的,好像把太阳织在了垫子上。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我伴驾同来公主的新宅祝贺,酒宴上大家觥筹交错,纷纷向皇帝敬酒祝寿,一旁还有乐手演奏着钧天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歌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

水晶帘外金波下, 云母窗前银汉回。

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

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明月光。

燕姬彩帐芙蓉色, 秦女金炉兰麝香。

北斗七星横夜半,清歌一曲断君肠。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金人来梦里,白马出城中。

涌塔初从地,焚香欲遍空。

天歌应春籥,非是为春风。

从驩州廨宅移住山间水亭赠苏使君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遇坎即乘流,西南到火洲。

鬼门应苦夜,瘴浦不宜秋。

岁贷胸穿老,朝飞鼻饮头。

死生离骨肉,荣辱间朋游。

弃置一身在,平生万事休。

鹰鹯遭误逐,豺虎怯真投。

忆昨京华子,伤今边地囚。

愿陪鹦鹉乐,希并鹧鸪留。

日月渝乡思,烟花换客愁。

幸逢苏伯玉,回借水亭幽。

山柏张青盖,江蕉卷绿油。

乘闲无火宅,因放有渔舟。

适越心当是,居夷迹可求。

古来尧禅舜,何必罪驩兜。

入卫作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

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

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两京多节物,三日最遨游。

丽日风徐卷,香尘雨暂收。

红桃初下地,绿柳半垂沟。

童子成春服,宫人罢射鞴。

禊堂通汉苑,解席绕秦楼。

束皙言谈妙,张华史汉遒。

无亭不驻马,何浦不横舟。

舞籥千门度,帷屏百道流。

金丸向鸟落,芳饵接鱼投。

濯秽怜清浅,迎祥乐献酬。

灵刍陈欲弃,神药曝应休。

谁念招魂节,翻为御魅囚。

朋从天外尽,心赏日南求。

铜柱威丹徼,朱崖镇火陬。

炎蒸连晓夕,瘴疠满冬秋。

西水何时贷,......更多

杂诗三首(一本连前春闺作杂诗四首)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同工部李侍郎適访司马子微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

上言华顶事,中问长生道。

华顶居最高,大壑朝阳早。

长生术何妙,童颜后天老。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凭崖饮蕙气,过涧摘灵草。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

昔尝游此郡,三霜弄溟岛。

绪言霞上开,机事尘外扫。

顷来迫世务,清旷未云保。

崎岖待漏恩,怵惕司言造。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顺风怀崆峒,承露在丰镐。

泠然委轻驭,复得散幽抱。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闻有参同契,何时一探讨。

苑中遇雪应制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仙家。

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

12345 共1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