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九成宫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凤辇东归二百年,九成宫殿半荒阡。

魏公碑字封苍藓, 文帝泉声落野田。

碧草断沾仙掌露,绿杨犹忆御炉烟。

升平旧事无人说,万叠青山但一川。

渚宫立春书怀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春候侵残腊,江芜绿已齐。

风高莺啭涩,雨密雁飞低。

向日心须在,归朝路欲迷。

近闻惊御火,犹及灞陵西。

江行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霞低水远碧翻红,一棹无边落照中。

说示北人应不爱,锦遮泥健马追风。

卖花翁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卖花翁摘下一丛新鲜的花朵,担入了许府和史府。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东风吹来,不见百花绽放,寂寥空空,心中失落无比,只知百花闭锁进豪门深府。

参考资料: 1、 梁川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5,第388-389页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这一联交代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实。

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

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

“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

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这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

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

可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十分寂寥。

“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

东风能够播送春光,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

可就连这一点憾恨,也无处申诉。

权势者炙手可热,于此可见一斑。

  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

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

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

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即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样式的灵活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36页

途中见杏花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míng)莺(yīng)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dàn)烟笼日暗神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

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秋色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染不成乾画未销,霏霏拂拂又迢迢。

曾从建业城边路,蔓草寒烟锁六朝。

商人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北抛衡岳南过雁, 朝发襄阳暮看花。

蹭蹬也应无陆地,团圆应觉有天涯。

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桃花

作者: 吴融 朝代: 唐代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1617181920 共27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