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婕妤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圈门昼开熊不守,婕妤当前众嫔走。

荷君光宠捍君危,不然安用贱妾为。

君身如山妾如叶,君有不虞安置妾。

亦知仓卒非贾恩,恩多妒深翻在睫。

冯婕妤,昔非勇,今非怯,掖庭佞儿何喋喋!

木斋先生将登舟以诗见寄次韵(二首)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十年黄阁掌丝纶,共作先朝顾命臣。

天外冥鸿君得志,池边蹲凤我何人。

官曹入梦还如昨,世路论交半是新。

仄柁欹帆何日定,茫茫尘海正无津。

¤

茶陵竹枝歌(十首)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杨柳深深桑叶新,田家儿女乐芳春。

刲羊击豕禳瘟鬼,击鼓焚香赛土神。

咏黄山寄程太守式之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

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

南风叹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夕阳亭前车不发,南风吹尘暗城阙。

凌云醉客噤不言,蛙声乱起华林园。

城头簏车走<车录>々,洛阳少年美如玉。

宫中夜半牝鸡啼,千门万户皆翻覆。

九原若见杨家姑,应问妇来何太晚。

柯敬仲墨竹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前两句是借观柯九思的墨竹图而发议论,专门拈出了画竹的难易繁简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画尚意崇简美学趣味的推崇。

文人画起源于宋代,大诗人苏轼曾是文人画的极力推动者,文人画家文同也以画竹著名,柯九思画竹就祖述文同。

苏轼曾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专门论文同的画竹,文中指出画竹不能只讲形似,如果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就没有竹了;

画家画竹应该先在胸中酝酿,做到成竹在胸,然后以意为之一挥而就。

苏轼之论,一方面说出了画竹不能从繁而应尚简,另一方面也道出了成竹在胸以意写之的追意论。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还说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更进一步表达了他重传神写意的艺术见解。

李东阳深谙文人画的精髓,在此诗中提出了画竹莫论难易,要做到简实则比繁更难的艺术创作观。

  后两句是为前两句寻找的艺术个案证明,其实也是对眼前柯九思所写的墨竹图而作出的高度称赞。

艺术创作并不在写繁还是写简,关键在于它是否能生动传神,让人感到真境逼人。

柯九思所画竹,萧萧数叶之间却能产生风雨飘飒、寒气袭人的艺术效果,可见简便非易,数叶的竹虽简,但却是以虚写实,取得了形简而意远的艺术成就。

数叶之竹,其神态却具备天下风雨飒然而至的意蕴,文人画之神妙尽在画笔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归母怨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母告儿:“饥不得汝食,寒不得汝衣,汝身荣盛吾何为?

”儿告母:“寒不见母寒,暑不见母暑,死若有知应得睹。

”齐使还,周兵起。

天遣来,来送死,洛阳不死长安死。

殿前一杀数十人,母身在否无儿存,丁宁莫遣齐师闻。

高凉洗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刺史召,君勿行。

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

刺史反,君勿战。

妾先请战,归与君相见。

吁嗟乎!

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

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燕巢林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胡马来,饮淮浦。

春燕归,巢江树。

石头城,立不住。

狼居胥,在何处?

耕问奴,织问婢,谁遣书生论兵事?

万里长城元自弃,生不逢檀道济。

奸老革

作者: 李东阳 朝代: 明代

奸老革天下,宁有多许贼?

潼关以东大有人,悔不尽杀江都民。

民不欲多多即乱,安得龙舟数千夫八万。

君不见江都城外人图侬,那能更到丹阳宫。

1617181920 共2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