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珠树玲珑隔翠微,病来方外事多违。

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兽之穷,奔大麓。

天厚黄德,狙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

皇旅靖,敌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

屈rH猛,虔栗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

黎之阳,土茫茫。

富兵戎,盈仓箱。

乏者德,莫能享。

驱豺兕,授我疆。

龟背戏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长安新技出宫掖,喧喧初遍王侯宅。

玉盘滴沥黄金钱, 皎如文龟丽秋天。

八方定位开神卦,六甲离离齐上下。

投变转动玄机卑,星流霞破相参差。

四分五裂势未已, 出无入有谁能知。

乍惊散漫无处所,须臾罗列已如故。

徒言万事有盈虚,终朝一掷知胜负。

修门象棋不复贵, 魏宫妆奁世所弃。

岂如瑞质耀奇文,愿持千岁寿吾君。

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

送人赴安西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跨上英俊的战马宝刀佩在身边,策马翩翩地飞驰翻越陇山之颠。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自小衷心地希望献身国家危难,哪把高官与厚禄耿耿挂于心间。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置身于万里之外乡情化为梦境,眼望那边地明月激起阵阵怀恋。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祝愿亲爱的战友早早扫清顽敌,边庭无事早归来切莫再经秋天!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2-193页 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31 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64-166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胡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一作“吴钩”。

翩翩:形容轻捷地驰骋。

陇(lǒng)头:指陕西箥陇县西北。

陇北地区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黠虏(xiá lǔ):狡猾的敌人。

虏,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经秋:经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2-193页 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31 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64-166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跨上英俊的战马宝刀佩在身边,策马翩翩地飞驰翻越陇山之颠。

胡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一作“吴钩”。

翩翩:形容轻捷地驰骋。

陇(lǒng)头:指陕西箥陇县西北。

陇北地区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自小衷心地希望献身国家危难,哪把高官与厚禄耿耿挂于心间。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置身于万里之外乡情化为梦境,眼望那边地明月激起阵阵怀恋。

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祝愿亲爱的战友早早扫清顽敌,边庭无事早归来切莫再经秋天!

黠虏(xiá lǔ):狡猾的敌人。

虏,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经秋:经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2-193页 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31 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64-166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

全诗充满爱国主义豪情。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

”诗的开头两句从友人登程的情景写起。

首句写友人身着戎装,跨上战马,勾勒出即将出征的战士的英姿。

诗人并不泛写戎装,而仅就佩刀提了一笔,既点明了此行性质,也使形象增添了英雄之气。

次句对友人奔赴边关加以设想:“翩翩度陇头”,写他的轻快、矫健、急切。

上下两句,一静一动,用两个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突出了友人赴边的英姿勃勃的形象。

以上两句从外表写。

以下两句则从内心写,直接揭示友人的思想境界:“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两句从正、反两方面来肯定友人的思想,从而把友人的行为提到爱国的高度。

“小来”两字可见这种想法由来已久。

从而给首二句提供出思想根据,其中既包含有诗人赞佩之情,称慕友人不但形象英姿飒爽,而且更有高尚、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就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

这是更为诗人所钦敬的一点。

  但是,有这种爱国情怀,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毫不留恋家园,恰恰相反,这种情怀是与对家国的深厚感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为保卫它而离开它,但当离开它的时候,往往对它产生深切的思念。

诗人曾有过经年居留塞外的经历,在《安西馆中思长安》等诗中都曾表露过深沉的思乡之情。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就是这种感情的集中写照。

诗人没有去写友人在边疆怎样去从军苦战,却去设想他在万里边关对家乡是如何梦绕魂牵,这就写出了友人对家国的一往情深,而这种设想同时也就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充满关怀和爱护。

这种情怀写得很深沉,很细腻,诗的情调到此而一转,但却并不低抑。

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祝愿。

“清黠虏”是友人赴安西的目的。

诗人居漠北时,亲眼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战争不仅造成了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且对战士本身也是一种荼毒。

上句愿友人建功,下句愿友人早归,既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同样以国事为重,又表现出双方的情谊,以深厚的情意扣紧“送”字,为全诗作结。

  全诗先写友人的英雄风采,再由表及里,从报国、思乡的角度讴歌了友人的美好心灵,最后告诫友人,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是别“经秋”。

因为唐朝戍边将领往往拥兵自重,养敌蓄功,常将本可早日结束的战争一拖经年,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所谓“兵闻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见诗人淳朴的观念中,还饱含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2-193页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64-166

寄左省杜拾遗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

联步:同行。

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曹:官署。

限:阻隔,引申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

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阙事:指错失。

自:当然。

谏书:劝谏的奏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

联步:同行。

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曹:官署。

限:阻隔,引申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

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阙事:指错失。

自:当然。

谏书:劝谏的奏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

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

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

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

“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

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

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

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

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

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

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

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

“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

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

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

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

阙事,指缺点、过错。

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

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

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

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

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

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

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

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火山云歌送别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1 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38-239 3、 彭国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4-326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横亘于吐鲁番盆地的北部,西起吐鲁番,东至鄯善县境内,全长160公里,火焰山主要为红砂岩构成,在夏季炎热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砂岩熠发光,犹如阵阵烈焰升腾,故名火焰山。

突兀:高耸的样子。

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乍:突然。

逐:随着。

胡风:西域边地的风。

薄暮:接近天黑时。

浑:还是。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缭绕:回环旋转的样子。

铁关:铁门关,故址在新疆境内。

氛氲:浓厚茂盛的样子。

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戍:戍楼。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1 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38-239 3、 彭国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4-326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别之作。

在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

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

一二句都以“火山”开头,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现“火”字,描写的笔锋在“山”“云”上腾挪,让人感到诗人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兴奋不已。

“满山凝未开”从正面具体展现火山云的外观,主体感强。

“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观的奇异可惧。

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

夸张中已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

  前四句是大笔勾勒,目的在于让人得到火山云的总体印象。

次四句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

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相比,这种动态的云轻盈灵巧多了。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

“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气势。

  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刻画;

既有时间的纵向变化,又有空间的横向展开。

对火山云的描写便可告一段落,结尾二句自然归结到送别上来。

第九句“火山”二字轻轻收束前八句,使得对火山云的描写实际上成了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对行人的关怀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

最后一句不出现人,孤云独马的意象却让人想见军士塞外相别的独特场景,以及军人的骁勇剽悍。

  诗人曾两次出塞,边疆的风沙草石和火山冰雪磨砺了他的意志,军中生活的粗犷豪迈锤炼了他的性格,所以他能临别不伤,通过歌咏塞外特有的奇丽不凡的景色为对方壮行。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4-326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西亭子送李司马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盘崖缘壁试攀跻, 群山向下飞鸟低。

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

千家万井连回谿,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

为君题,惜解携。

草萋萋,没马蹄。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获麟解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更多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 参考资料: 1、 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 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4:465 2、 (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古文观止新注: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01:369 3、 (清)曾国藩编撰.曾氏杂抄 1:昆仑出版社,2002.08:178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麟: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灵:灵异,神奇之物。《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昭昭:明白。《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春秋》:本为周代史书的通称,到孔子根据鲁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时,这才变为专名,就是六经之一的《春秋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记》所谓《春秋》,实指《左传》。《春秋》上有关于获麟的记载。其实在《荀子》、《大戴礼记》、《史记》、《汉书》等古籍中,都提及麟。祥:祥瑞。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畜(xù):饲养。恒有:常出现。类:相似。麋(mí):也叫“驼鹿”或“犴(hān)”。然则:既然如此。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果:确实,果然。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参考资料: 1、 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 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4:465 2、 (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古文观止新注: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01:369 3、 (清)曾国藩编撰.曾氏杂抄 1:昆仑出版社,2002.08:178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麟: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灵:灵异,神奇之物。《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昭昭:明白。《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春秋》:本为周代史书的通称,到孔子根据鲁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时,这才变为专名,就是六经之一的《春秋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记》所谓《春秋》,实指《左传》。《春秋》上有关于获麟的记载。其实在《荀子》、《大戴礼记》、《史记》、《汉书》等古籍中,都提及麟。祥:祥瑞。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  畜(xù):饲养。恒有:常出现。类:相似。麋(mí):也叫“驼鹿”或“犴(hān)”。然则:既然如此。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果:确实,果然。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 参考资料: 1、 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 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4:465 2、 (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古文观止新注: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01:369 3、 (清)曾国藩编撰.曾氏杂抄 1:昆仑出版社,2002.08:178
10610710810911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