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感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悲歌赠吴季子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更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

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中秋看月有感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今年京口月,犹得杖藜看。暂息干戈易,重经少壮难。江声连戍鼓,人影出渔竿。晚悟盈亏理,愁君白玉盘。

出塞·玉关秋尽雁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玉关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几千!

夜半李陵台上月,可能还似汉宫圆?

遇旧友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明代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战乱随处可见,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擦一擦眼睛稳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举杯与朋友笑谈。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请你搬到我家附近来住,两个白了头发的(明朝的)遗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遗民:改朝换代后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战乱随处可见,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擦一擦眼睛稳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举杯与朋友笑谈。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请你搬到我家附近来住,两个白了头发的(明朝的)遗民。

遗民:改朝换代后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沁园春·观潮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

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

冯夷击鼓,白马来迎。

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

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

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

蟾蜍正吐,歌管倾城。

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

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

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

冯夷击鼓,白马来迎。

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

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

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

蟾蜍正吐,歌管倾城。

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

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

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

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

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

当其急骤时,巨响如鼓,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

“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

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

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

“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风清之夜,优游于江海之上,也许还能乘槎而去,遥至天河,问津仙境。

词人正驰骋想象,遨游太空,思绪又跌落于现实之中,眼前如鲸鲵般的恶人还未剪除,战船满岸,尚有狼烟,可叹人们已忘记了切肤之痛,开始歌舞升平、寻欢作乐。

一方面讽刺南明小朝廷的荒淫误国,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和兴亡之感。

最后以观潮之枚乘和论水之庄子自喻,剖露心迹。

钱塘之潮正如他胸中之潮,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徐迂,正如他内心出世与入世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起彼伏。

在新朝与故国交替之时,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都充满痛苦与焦虑。

本词作于他仕清之前,其情可知。

结语沉郁婉致,发人深思。

  全词描景状物、雄浑壮伟,抒怀感事苍凉沉郁,用典自然贴切,全无斧斫痕迹,纵横捭阖,洒脱不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阻雪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关山虽胜路难堪,才上征鞍又解骖。

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

鸳湖曲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闻风吹笑语来。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鹆。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直上长安路。长安富贵玉骢骄,......更多
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闻风吹笑语来。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鹆。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直上长安路。长安富贵玉骢骄,侍女薰香护早朝。分付南湖旧花柳,好留烟月伴归桡。那知转眼浮生梦,萧萧日影悲风动。中散弹琴竞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难留。白杨尚作他人树,红粉知非旧日楼。烽火名园窜狐兔,画图偷窥老兵怒。宁使当时没县官,不堪朝市都非故!我来倚棹向湖边,烟雨台空倍惘然。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人生苦乐皆陈迹,年去年来堪痛惜。闻笛休嗟石季伦,衔杯且效陶彭泽。君不见白浪掀天一叶危,收竿还怕转船迟。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  《鸳湖曲》首段写“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这四句成为对南湖风光最典型的描述,留在了嘉兴的历史文献上。描写南湖春天的风光,没有能比这四句更漂亮的了。写南湖边芳草连天,一望无际,那时候又没有什么建筑,都是绿色的草地。春天来了,碧草连绵,天和地粘连在一起了;春分这个时候,是旧历二月,大概在阳历三月下旬了。   “好放船”,就是把船放出去,好出去游玩了。“好放船”这三个字,前人认为用得很好,口气身份像别墅的主人,如果是“好摇船”就不美了。南湖的风光怎么样?很多柳树叶是乱飘,天上下着雨,雨不大,但是打到这个柳叶上,好像起舞一样。桃花很红了,有一道轻烟在上面,看上去更美了。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说的是顺治九年,诗人旧地重游从前的朋友吴昌时住的地方。南湖里很安静,有黄莺飞过。他回忆起十年以前,乘扁舟从苏州来这里拜访吴昌时,那时大概在崇祯十六年左右,吴昌时刚从北京回来。这是第一段。   《鸳湖曲》第二段,十年前是怎样的呢?“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阁风吹笑语来。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记得那次来的时候,别墅的主人在家里,正过着豪华的生活,用丰盛的酒席招待我,在临水的台阁上,笑语融融。主人有演戏的队伍,用歌舞来欢迎客人。 “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鸲鹆。”当时歌舞欢腾,多么欢乐。 “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是说酒喝好后,已经晚了,只看到南湖里都是灯火,欢乐了一天,大家沉醉而回。 我们要说,今天的南湖也没有上述这些现象。所以说,南湖要想搞得好,搞成一个消费、游玩的名胜之地,一定要晚上有游船。明朝、清朝的南湖都是晚上开游船。清初陈其年,也是一个大诗人,他写的《鸳湖烟雨楼感旧》词:“园都在、水边林下。不闭春城因夜宴,望满湖灯火金吾怕。十万盏,红球挂。”这说明,大家看到南湖里满湖都是灯火,连金吾也怕了,热闹得城门也关不了了,可见明朝末年嘉兴南湖繁荣到怎样一个程度。这也是吴梅村最初来南湖看到的情况。   陈其年写南湖景色可能夸张,但即使夸张一百倍,也有一千盏灯,南湖里也很热闹。所以明朝张岱《陶庵梦忆》里写南湖,说嘉兴人好讲烟雨楼,大家都笑,但是烟雨楼的确是好,船来船去,虽然靡靡之风越来越严重,但也是越来越繁荣了。明朝的嘉兴实际上处在嘉兴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特别是明末,因为这个地方生产力没受损害,而且丝绸业发展了,手工业发展了,交通发展了,最重要的是大运河的畅通方便了货物流通。 我们再看第二天:“更出红妆向柳堤”,索性不在家里演戏了,到南湖岸边演。这是第二段,讲竹亭主人、复社骨干吴昌时当时多么享乐,这样写也不是责备他,因为当时江南这一隅还是乐土,大家在享受太平时代的欢乐。   《鸳湖曲》第三段,“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直上长安路。”吴昌时和吴梅村是同年,一起考中进士。他们的老师,就是主考官是明末宰相周延儒,周做过两任宰相,宜兴人。这是写吴昌时为了功名富贵,也是为了东林党复社的政治目标到北京去做官了。 “长安富贵玉骢骄,侍女薰香护早朝。分付南湖旧花柳,好留烟月待归桡。”吴昌时这时去,是他们复社要拥戴周延儒第二次做宰相。吴昌时做礼部主事,后来做了吏部文选司郎中,好比现在的组织部干部司司长,但也在这一年败了。这段写主人的得意,可以操纵大权了。   《鸳湖曲》第四段,“那知转眼浮生梦,萧萧日影悲风动。中散弹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写吴昌时政治上失败了,转眼被杀。凄风冷雨都来了,这里用了典故,即有势力的人周延儒也救不了吴昌时了,因为周延儒不久也被杀了。 “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难留。白杨尚作他人树,红粉知非旧日楼。”这节说,主人在北京被杀时,还穿着朝服,死都没有葬身之处。再看看嘉兴的园林怎样了?原来的白杨树都成了别人的了,勺园的房子都被没收了,红粉佳人也都流散了。这里吴梅村用了白居易写关盼盼的典故。吴梅村的诗很多都是重大题材,而且是悲剧性的,吴梅村诗里的奥妙都在典故里,虽然看似浅显,但背后还有许多文字。比如陈寅恪就讲这首诗里,还隐藏着吴梅村和秦淮名妓卞玉京的关系。 “烽火名园窜狐兔,画阁偷窥老兵怒。宁使当时没县官,不堪朝市都非故。”写当初那么有名的竹亭别墅都荒芜了,茅草长得很高。经过天崩地裂后,房子的主人被皇帝杀了,崇祯皇帝也自杀了。现在诗人来了后还不能进去,只能在楼阁外面偷偷看看旧时的情况,看门的老兵却不让看。可见房子里住了满清的兵。不但园林改了,主人改了,而且朝代改了,社会也改了。   《鸳湖曲》第五段,“我来倚棹向湖边,烟雨台空倍惘然。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顺治九年吴梅村旧地重游,故人也没有了,烟雨楼也已经没有了,感觉倒万分迷茫和惆怅。 “人生苦乐皆陈迹,年去年来堪痛惜。闻笛休嗟石季伦,衔杯且效陶彭泽。”人生苦乐都过去了,思念往事感到很痛惜。又劝慰说,就是叹息古人,也不要悼念富贵像石季伦那样的人了吧,还是学学陶渊明喝酒去吧。 最后,“君不见白浪掀天一叶危,收竿还怕转船迟。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小人物是危险不安全的,诗人的朋友就是因为贪图富贵身败名裂。连杀他的人也被杀死了,吴梅村慨叹在那样一个时代里,谁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连崇祯皇帝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得出结论说,世上人太苦难了,求名求富贵,甚至为了国家怎样努力,最后都没有好结果。 吴梅村很是悲伤,哀叹朋友也哀叹自己的命运。过两三年吴梅村去北京做官,很受气,内心也责备自己。吴梅村到最后说自己“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他心里是很痛苦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舸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倾城:始见于《诗经·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言女色之害足以倾城覆邦国。

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

此称西施。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弓藏:比喻功臣受害。

《史记·勾践世家》载越王胜利后,诸侯毕贺,号称大王。

范蠡遂去(离开),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

”文种不听劝,终为越王害死。

鸱(chi)夷:原意为皮制的袋。

此处指范蠡的别号。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 共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