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钭(dǒu钭)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生活十分艰苦,居洞穴,食野菜,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用以烹煮食物。

因此,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青铜酒器钭为姓,称为钭氏,世代相传,就是今天钭姓的起源。

家族名人钭滔:(生卒年待考),吴国人。

著名北宋初期大臣。

五代十国末期任吴越政权的处州刺史,至北宋朝初期继续担任处州刺史。

据史籍《资治通鉴》记载,钭滔原来是吴越国的内牙都指挥使,是胡进思的党...钭滔:宋大臣。

......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出自子姓①出自周朝时期宋国微子启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潜夫论》、《姓氏考略》中的记载,上古周朝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姬诵在周公等大夫辅佐之夏平定了武庚叛乱后,把商王朝的旧都城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

在微子启的后世子孙中,有以戎为姓者,史称戎氏正宗,望族出江陵郡(今湖北江陵)。

②出自春秋时期宋国仲衍之孙戎胥轩,微子启之后,其弟微仲衍继位。

......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来源一部分刘姓最早的祖先之封地:帝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按当时依封地为姓的惯例,监明(又名源明)雄才大略,开拓进取。

他把后裔分两支南迁:一支到山东平源,占领黄河下游一大片沃地;

一支迁到山西一带,建立南唐(都临汾)和北唐(边界线上)。

夏朝强盛后,为夏属国。

夏孔甲时,监明十八世孙刘累善养龙,被夏封为御龙氏,专事养龙。

传说当时一共饲养了四条,不幸有条雌龙病死,刘累畏罪,领......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源流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

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源流二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源流三出自以官名为氏。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源流四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源流五出自少数民族有詹姓。

今蒙古、土家......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叶(Yè叶)姓源出有四:1、出自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

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又称叶公,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名沈诸梁,字子高,系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众,楚惠王时期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因楚县尹通称为“公”,故称“叶公”。

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一世祖偃公周成王赐姓壬戌年公元前1079年,镇守沧州,(雁门在此地域内),渤海沧州青池人.周文王第47子(有说是文王七世孙的,望再考证).武王之弟偃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于壬戍岁(公元前1079年)赐其叔偃为"幸"姓,故偃是幸氏的鼻祖.其子袭父职并传一十三代。

家族名人汉有朱崖太守幸子豹晋有幸灵幸南容,则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金榜进士,以文学而着闻,曾经高官至国子监祭酒。

他的孙子幸......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出自以祖字为氏。

据《左传》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

为司氏一支。

3、出自以人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

4、出自以官名为氏。

据《尚友录》载,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

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出自有虞氏,以乐曲名为氏。

上古舜为部落首领时,他的乐官作了一首名叫《韶》的曲子,优美动听《论语》中记载,孔子曾在齐国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舜臣乐官的后代子孙以其祖上所作曲名为姓,称韶姓。

望族居于太原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2、发源于粤北韶州,以地名为氏。

现在广东省的曲江、乐昌、仁化、乳源、翁源、英德六县,自隋代以来,称为韶州,我国的韶氏便发源于这个地方。

根据《寰宇记》所记......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源流一出自姬姓,轩辕氏黄帝的后裔,以封地国名为氏。

据《路史》载,周武王姬昌击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立国后,敬仰先贤的功德,封黄帝之后于蓟(今北京市西南角广安门一带)作诸侯,称于蓟侯,建立蓟国,后为燕国所灭。

原蓟国君主族人便以国名为姓,称蓟氏,世代相传,遂成蓟姓,是为蓟氏的正宗。

源流二出自以地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上说,古代范阳这个地方就是蓟,自唐代以来,在范阳地区(今北京城西南......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家族名人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

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更多

2122232425 共4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