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要
清要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ng yào/yāo1.清简得要。 2.谓高显重要的政务。 3.谓地位显贵﹑职司重要而政务不繁的官职。 4.(文字)明白简要。
篆务
篆务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àn wù1.犹政务。
繁缺
繁缺的同义词反义词
fán/pó quē1.指政务繁忙的官职。旧时,外任官员的繁缺,其辖区广,收入丰,故实为肥缺。
职事官
职事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í shì guān1.执掌具体政务的官吏。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háng zhōng shū shěng/xǐng简称“行省”。官署名。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外,又于全国分设十一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丞相、平章等官掌地区政务。
行台
行台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háng tái/tāi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3.客寓,旅馆。 4.临时设立的戏台。
调和阴阳
调和阴阳的同义词反义词
tiáo hé yīn yáng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通判
通判的同义词反义词
tōng/tòng pàn1.公正裁决。 2.官名。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宋初为轻轻。清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
钧辅
钧辅的同义词反义词
jūn fǔ1.钧轴和宰辅。指国家政务重任。亦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铨政
铨政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án zhèng1.指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