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服

六服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fú/fù1.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更多

六条

六条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tiáo/tiāo1.汉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更多

六泉

六泉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quán1.亦称"六钱"。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所铸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大泉﹐合称泉货六品。除小泉﹑大泉外﹐其他流通不广。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2.泉名。一在安徽省青阳县五溪山之南﹐俗称六泉口。一在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其泉有六源﹐故名。

六玺

六玺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xǐ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更多

六筦

六筦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guǎn1.西汉末年王莽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

六飞

六飞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fēi1.亦作"六騑"﹑"六蜚"。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故名。《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汉书.爰盎传》作"六飞"。后因以指称皇帝的车驾或皇帝。 2.喻帝位或皇权。 3."六月飞霜"之省。 4.指飞雪。

关繻

关繻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rú1.出入关隘的帛制凭证。语本《汉书.终军传》:"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繻﹐帛边也。旧关出入皆以传。传烦﹐因裂繻头合以为符信也。"

兵书

兵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bīng shū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典志

典志的同义词反义词
diǎn zhì1.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

内传

内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nà chuán/zhuàn1.古代经学家称专主解释经义的书为内传,与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外传相对。如《汉书.艺文志》有《韩内传》四卷,为汉韩婴解《诗》之作,今佚。又《左传》被称为《春秋》的内传。 2.传记的一种。以传主遗闻逸事的记述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关令内传》﹑《南岳夫人内传》等。
5657585960 共129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