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居

出居的同义词反义词
chū jú1.迁居;移居。 2.与父母分居。

土断

土断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duàn1.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江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东晋哀帝时,桓温推行土断法,裁并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同义词反义词
mèng mǔ sān qiān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庆暖

庆暖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ng nuǎn1.祝贺喜庆热闹之事。旧时贺结婚叫暖房,贺生日叫暖寿,贺迁居叫暖屋,故云。

怨思

怨思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àn sī/sāi1.谓抱怨迁居,怀念故土。 2.怨恨悲伤。

张籍(约767-约830)

张籍(约767-约830)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jí (yuē/yāo 767-yuē/yāo 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工于乐府,和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徙处

徙处的同义词反义词
xǐ chǔ/chù1.迁居。

徙家

徙家的同义词反义词
xǐ jiā/gū/jie1.迁居。

徙居

支郎

支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ī láng/làng1.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道诚《释氏要览·称谓》。 2.指晋代高僧支遁。 3.泛称僧人。
12345 共6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