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注释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ù shì①对书籍和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等作介绍、说明、评议的文字。中国古代对书籍的注释,因方式的不同而有“注”、“释”、“传”、“笺”、“疏”等之称。按排印位置的不同,又有“脚注”(又称“页末注”,排印于书页地脚)、“篇末注”(又称“文后注”,排印于全篇文章末尾)、“夹注”(注文夹于正文之间)等。注释所用字体一般小于正文。②辞书的释义也称“注释”。

目录

目录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lù①也叫“目次”。书刊中,排在正文之前的文字,内容多为说明书刊结构状况、文章标题、页码等。②也叫“书目”。著录一批相关图书,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如《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善本书提要》等。

相应

相应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xiàng yīng/yìng①互相呼应、适应:同声相应|首尾相应|正文作了改动,目录也要相应调整。②符合: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出秘书百篇以校之,皆不相应。

破折号

破折号的同义词反义词
pò zhē/zhé/shé hào/háo1.标点符号的一种。即"--"。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其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也用以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事物的列举分承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ō wén jiě zì1. 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东汉许慎撰。正文14卷,另有叙目1卷。收字9353个,又重文(古文、籀文异体字)1163个,解说133441字,首创部首编排法,按汉字形体偏旁结构分为540部。以通行小篆为主体,列古文、籀文等异体字为重文。每字均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分析字形,诠解字义,辩识音调。书中保留大量古文字资料,对研究甲骨、金石等古文字有极......更多

课文

课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kè wén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朗读~。

附录

附录的同义词反义词
fù lù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有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词典正文后面有五种~。

附注

附注的同义词反义词
fù zhù补充说明或解释正文的文字,放在篇后,或一页的末了,或用括号插在正文中间。

正字

正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zì1.字形或拼法符合标准的字。区别于异体字﹑错字﹑别字等。亦指本字。 2.指楷书。 3.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 4.官名。北齐始置,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正话

正话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huà1.犹正题,正文。 2.正经话。与"闲话"相对。 3.与本意相同的话。与"反话"相对。
12345 共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