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
三戒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jiè寓言故事。唐代柳宗元作。由《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组成。写麋、驴、鼠三种动物初因各种缘故得到保护或受到敬畏,后真相暴露,均被强者杀死。由此反映了现实中种种虚假丑恶势力的本质,并对其提出警告。文字短小精悍而波澜起伏,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中山狼传
中山狼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shān lánɡ chuán寓言小说名。明代马中锡作。战国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营救一负伤被追逐的狼,狼脱离险境后反而恩将仇报,欲害东郭先生,最终被一老人设计杀死。小说讽谕世人要分清敌友,不可盲目行善。
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è nà/nǎ/nèi/nā hú de gù shì法国中世纪讽刺长诗。根据民间寓言提炼而成。约形成于12-13世纪。共二十七篇,前后连贯但又相对独立。诗中以动物代表各阶层人物。通过描写象征市民的狐狸列那欺骗强者,凌辱弱者,与势均力敌者勾心斗角,甚至向最高统治者挑战,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化胥
化胥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à/huā xū1.即华胥。寓言中的理想国。借指安乐的梦境。
卮言
卮言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ī yán1.亦作"巵言"。 2.自然随意之言。一说为支离破碎之言。语出《庄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成玄英疏:"巵,酒器也。日出,犹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和,合也……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系倾仰,乃合于自然之分也。又解:巵,支也。支离其言,言无的当,故谓之卮言耳。"后人亦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如《艺苑卮言》﹑《经学卮言》。
单至
单至的同义词反义词
dān/shàn/chán zhì1.寓言中的人名。词义本为轻率的样子。
周作人(1885-1967)
周作人(1885-1967)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zuò rén作家,翻译家。浙江绍兴人。1906年去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20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机关任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监禁。建国后专事著译。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以及《知堂回想录》等,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
啴咺
啴咺的同义词反义词
tān/chǎn/tuō xuǎn/xuān1.迂缓貌。古代寓言借为人名。
四子
四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zǐ1.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 2.指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3.指汉王褒虚构的寓言人物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 4.指逢萌﹑徐房﹑李昙﹑王遵。 5.指蜀中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王褒﹑扬雄﹑陈子昂。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文子﹑列子。 7.见"四子书"。
在宥
在宥的同义词反义词
zài yòu1.《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则治,治之则乱也。"成玄英疏:"宥,宽也。在,自在也……《寓言》云,闻诸贤圣任物自在宽宥,即天下清谧。"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