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宗
空宗的同义词反义词
kōng/kòng/kǒng zōng1.佛教语。谓以性空之理破斥妄相的宗派。包括大乘的三论宗和小乘的成实宗。与相宗或者性宗相对而言。
血盆经
血盆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xuè/xiě pén jīng1.《目连正教血盆经》的简称。又名《女人血盆经》。旧时在民间流传甚广﹐但不载于《大藏经》﹐载于唐建阳书林范氏版本《大乘法宝诸品经经咒》和《诸经日诵》。相传谓妇女生育过多﹐会触污神佛﹐死后下地狱﹐将在血盆池中受苦。若生前延僧诵此经﹐则可消灾受福。
赖耶
赖耶的同义词反义词
lài yé/yē1.佛教语。"阿赖耶识"的略称。意译为"藏识"。大乘唯识宗把内心活动分为八类,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佛教认为这第八识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着一切现象的"种子"(即潜能)。
起信
起信的同义词反义词
qǐ xìn/shēn1.兴信。起而申说。 2.佛教语。谓产生相信正法之心。 3.泛指产生信仰或信任。 4.佛书《大乘起信论》的省称。 5.犹起汛,潮汛始发。
一切智
一切智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qiē/qiè zhì1.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梵语sarvajna的意译。(1)就广义言,指无所不知的佛智,与"一切种智"同。《四十二章经》:"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法华经·化城喻品》:"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大智度论》卷二七:"问曰:一切众生皆求智慧,云何独佛一人得一切智?答曰:佛于一切众生中第......更多
三论宗
三论宗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lùn zōng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后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后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上乘
上乘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chéng/shèng①佛教名词。即“大乘”。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宝积经》:“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②指高妙的境界或上等的事物(多用于文艺、技艺方面):上乘之作|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诠,已非上乘。
五禅
五禅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chán/shàn1.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凈,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凈,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六识
六识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shí/zhì1.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凡圣
凡圣的同义词反义词
fán shèng1.佛教语。谓凡夫与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为圣者;自此而下,未断惑证理之人,皆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