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并四具
二并四具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bìng/bīng sì jù1.谓贤主﹑嘉宾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同时具备。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四美具,二难并。"
二絶
二絶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jué1.同时并称的两种卓绝的技艺。指南朝陈顾野王所画古贤和王褒为它写的赞。《陈书.顾野王传》:"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邪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絶。"后亦以"二絶"为称颂别人二种绝艺之典。 2.同时并称的两位才行卓绝的人物。指北齐的苏珍之和宋世轨。
二谏
二谏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jiàn1.指明翟凤翀与郭尚宾。凤翀抗疏极论吕贵﹑邢洪﹑凌应登三人之罪。神宗怒,谪为山西按察使经历。是时尚宾亦上疏进谏,忤旨,谪为江西布政使检校。二人因进谏而同时被谪,故称。
二龙
云图
云图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n tú表示各类云状的照片。通常分一般云图和卫星云图。一般云图是按各类云的典型形态拍摄的,是判断和辨认天空中云状的标准图谱。气象观测中,云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运动,同时预示着天气变化的趋势。可为预报天气提供参考。
互见
互见的同义词反义词
hù jiàn/xiàn①(两处或几处的文字)相互说明补充。②(两者)都有;同时存在:瑕瑜~。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ài shí guó历史时期名。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上称为五代。同时,中国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国,历史上合称十国。960年,赵匡胤(即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979年,宋灭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五线谱
五线谱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xiàn pǔ音乐记谱法之一,因使用五条横线记录音高而得名。基本谱表由五线四间组成,常用高音和低音两种谱表。记录音高的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组成,音符的时值由符头和符尾体现。以 # 或 b 置于音符符头的左方,表示升高或降低半音。调号以置于乐谱开头谱号右方不同数量的 # 或 b 来表示。另有不同时值的休止符。五线谱约于10世纪发明于欧洲,最初仅用四线,至16世纪末才确定为五线,今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记谱法。
交口赞誉
交口赞誉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o kǒu zàn yù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交瘁
交瘁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o cuì1.同时劳累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