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三院
拼音:nèi sān yuàn 首字母大写:NSY五笔:mw dg bpf 内三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官署名。清天聪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康熙九年改为内阁。
南普陀寺
拼音:nán pǔ tuó sì 首字母大写:NPTS五笔:fm uo bpx ff 南普陀寺的同义词反义词
1.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骈字
拼音:pián zì 首字母大写:PZ五笔:cgua pb 骈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两字相连的词语,也包括联绵字。如"方圆"﹑"编导"﹑"积极"﹑"逶迤"等。清康熙年间编有《骈字类编》一书﹐收录古籍中两字相连的词语﹐分属于十三门﹐共二百四十卷。
七经
清陵
千叟宴
三藩
摄音
拼音:shè yīn 首字母大写:SY五笔:rbcc ujf 摄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1.音韵学名词。以一字音为代表﹐把收音相同的字与此字归为一类﹐称摄音或摄。分摄之法﹐肇端于宋司马光《切韵指掌图》所分之二十图及宋郑樵《通志.七音略》﹑《韵镜》之四十三图﹐但无摄音之名﹐每类亦无标目之字。元刘鉴《切韵指南》始分十六摄。《康熙字典》卷首所引之《字母切韵要法》则分十二摄。方言不同,师承各异。
十八省
拼音:shí bā shěnɡ 首字母大写:SBS五笔:fg wt ith 十八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康熙时分长城以南行政区为十八省,即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后沿用为中国内地的代称。
塔尔寺
拼音:tǎ ěr sì 首字母大写:TES五笔:faw qi ff 塔尔寺的同义词反义词
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东北。塔尔藏语意为“十万佛像”。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之一。1560年于宗喀巴诞生地兴建。清康熙、嘉庆时扩建成现在规模。包括大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等建筑。主殿大金瓦寺,三檐宫殿式,鎏金铜瓦顶,金碧辉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