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

拼音:sònɡ běn 首字母大写:SB五笔:psu sg 宋本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代刻印的书本。雕板印书约始于唐代,至宋大盛。当时的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四川眉山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分官刊﹑家刻﹑坊刻三种。刻书时,选用工于书法的人缮写,字体既美,校刻亦精,为后世所重。

泰山石刻

拼音:tài shān shí kè 首字母大写:TSSK五笔:dwiu mmm dgtg ynt 泰山石刻的同义词反义词
1.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丞相李斯等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的石碑。后二世于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诏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为李斯书。字体为小篆。传世有明安国旧藏北宋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体趣

拼音:tǐ qù 首字母大写:TQ五笔:wsg fhb 体趣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旨趣。 2.字体的风格。

体式

拼音:tǐ shì 首字母大写:TS五笔:wsg aa 体式的同义词反义词
1.体裁格式。 2.体制法度。 3.字体式样。

相字

拼音:xiānɡ zì 首字母大写:XZ五笔:sh pb 相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以汉字加减笔划,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附会人事,以推算吉凶。也称破字﹑拆字﹑测字。

行书

拼音:xínɡ shū 首字母大写:XS五笔:tgs nnh 行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字体名。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既无草书潦草,又无楷书端正。相传始于东汉末年,流行至今。其中楷意多些的称“行楷”,草意多些的称“行草”。

一字

拼音:yí zì 首字母大写:YZ五笔:g pb 一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一个字。 2.谓同一个字。 3.指一种字体。汉熹平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蔡邕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魏正始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4.另一个别名。 5.指简短的信札。 6.谓物形如一字者。 7.京剧髯口之一种。 8.中药量名。

赵字

拼音:zhào zì 首字母大写:ZZ五笔:fhr pb 赵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1.元代书法家赵孟俯的字体。其特点是圆润秀媚,结构谨严。

篆书

拼音:zhuàn shū 首字母大写:ZS五笔:txe nnh 篆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字体名。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故也称“籀文”或“籀书”,广义的大篆又指甲骨文、金文及春秋战国时各国通行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文字统一,以小篆为正字,也称“秦篆”。篆书字体偏长,多用圆笔。 ②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所立六书之一,即“小篆”。

擘窠

拼音:bò kē 首字母大写:BK五笔:nkur pwj 擘窠的同义词反义词
1.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叫"擘窠"。擘﹐划分;窠﹐框格。 2.指大字。
678910 共1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