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椅

拼音:tài shī yǐ 首字母大写:TSY五笔:dy jgm sds 太师椅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大圈椅”。汉族的传统坐具。有靠背扶手的椅子。因古代常为太师等官僚所坐而得名。选用质地坚细的杂木制作,靠背、扶手雕有花草虫鱼等图案花纹,有的还镶嵌名贵的石料等。

笑嗑亚热

拼音:xiào kē yà rè 首字母大写:XKYR五笔:ttd kfcl go rvyo 笑嗑亚热的同义词反义词
1. 蒙古族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蒙语,意为“蒙语笑话”。二人表演,以说、学、逗、唱为主要手段,颇似汉族相声。

咸丰帝(1831-1861)

拼音:xián fēnɡ dì (1831-1861)首字母大写:XFD(1831-1861)五笔:dgk dhk yuph (1831-1861) 咸丰帝(1831-1861)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奕宁”。庙号文宗,年号咸丰。满族。1850-1861年在位。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同俄、美、英、法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他逃往热河(治今河北承德市),命奕欣同英、法、俄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还承认沙俄强迫订立的《瑷珲条约》。后在热河行宫病死。

腰鼓舞

拼音:yāo ɡú wǔ 首字母大写:YGW五笔:esv fkuc tgl 腰鼓舞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又称打腰鼓。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原流行于陕北一带。舞者在腰间挂一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之﹐边敲边舞。新中国成立后﹐腰鼓舞成为群众节日里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

彝历

拼音:yí lì 首字母大写:YL五笔:xoxa de 彝历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彝族地区所用的历法。有两种:(1)农历。是从汉族地区吸收来的。(2)十月历。阳历的一种。由彝族人民独立创建。1年为10个月,每月36天,另有5天作为过年日,全年共365天。每3年置一闰日,加在过年日中,闰年为366天。以十二生肖纪年、纪日,每月恰好三个生肖周,对应整齐,方便记忆。岁首在立春前后。

浴佛节

拼音:yù fó jié 首字母大写:YFJ五笔:iww wxj ab 浴佛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佛教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有九条龙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汉族地区以夏历四月初八日为佛诞日,这一天,佛寺举行诵经,并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释迦太子的诞生像。

重阳糕(重chóng)

拼音:chónɡ yánɡ ɡāo ( zhònɡ c h ó n g )首字母大写:CYG(ZCHóNG)五笔:tgjf bj ougo ( tgjf c h ó n g ) 重阳糕(重chóng)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多用米粉、果料蒸制而成,但原料、制法因时因地而异。清代有烙、蒸两种制法。民国年间多为夹馅印双羊,取“重阳”之义。今仍有流行。

滇剧

拼音:diān jù 首字母大写:DJ五笔:ifhw ndj 滇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汉族居住区。是兼唱丝弦腔、襄阳腔、胡琴腔以及杂调小曲的多声腔剧种。丝弦腔源于秦腔,襄阳腔源于汉剧,胡琴腔即二黄。三种声腔于清代中叶传入云南后,吸收当地民间曲调和语音,约于道光年间形成滇剧。剧目有《闯宫》、《牛皋指旨》、《借亲配》等。

桂剧

拼音:ɡuì jù 首字母大写:GJ五笔:sff ndj 桂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汉族说北方话的地区。

汉姓

拼音:hàn xìnɡ 首字母大写:HX五笔:ic vtg 汉姓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汉族的姓。 ②特指非汉族的人所用的汉族的姓。
6789 共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