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

拼音:méi pài 首字母大写:MP五笔:stx ire 梅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京剧流派之一。京剧著名演员梅兰芳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世称"梅派"。

黔剧

拼音:qián jù 首字母大写:QJ五笔:lfon ndj 黔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贵阳、遵义、安顺等地。1953年由曲艺贵州扬琴(也叫“文琴”)发展而成。曾名“文琴戏”,1960年改今称。唱腔有清板、二板、三板、扬调等。剧目有《秦娘美》、《奢香夫人》等。

山东梆子

拼音:shān dōnɡ bānɡ zi 首字母大写:SDBZ五笔:mmm ai sdt bb 山东梆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山东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尚小云(1902-1976)

拼音:shànɡ xiǎo yún (1902-1976)首字母大写:SXY(1902-1976)五笔:imk ih fcu (1902-1976) 尚小云(1902-1976)的同义词反义词
京剧演员。名德泉,字绮霞,河北南宫人。幼入北京三乐科班学艺。初习武生,后改青衣。功底深厚,兼演刀马旦戏。唱腔以刚劲见长,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梁红玉》、《昭君出塞》等。1937年创办荣春社科班。曾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

熟腔

拼音:shú qiānɡ 首字母大写:SQ五笔:ybv epw 熟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1.常用的唱腔或曲调。

水磨腔

拼音:shuǐ mó qiānɡ 首字母大写:SMQ五笔:ii ossd epw 水磨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昆山腔。昆山腔节奏舒缓,唱腔宛转细腻,故称。

童芷苓(1922-1995)

拼音:tónɡ zhǐ línɡ (1922-1995)首字母大写:TZL(1922-1995)五笔:ujff ahf awyc (1922-1995) 童芷苓(1922-1995)的同义词反义词
京剧演员。江西南昌人。女。十二岁学艺,演旦脚。后拜荀慧生为师,又从梅兰芳和程砚秋学“梅派”、“程派”艺术。唱腔糅合三派特点。擅演《金玉奴》、《红娘》等剧,并编演《尤三姐》、《赵一曼》等新戏。

戏歌

拼音:xì ɡē 首字母大写:XG五笔:ca sks 戏歌的同义词反义词
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西河大鼓

拼音:xī hé dà ɡǔ 首字母大写:XHDG五笔:sghg isk dd fkuc 西河大鼓的同义词反义词
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地区。清中叶由河北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结合、发展而成。曾名“河间大鼓”。唱腔有头板、二板、三板等。书目长中短篇均有。

芗剧

拼音:xiānɡ jù 首字母大写:XJ五笔:axt ndj 芗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南部和台湾。1928年,台湾歌仔戏开始在闽南盛行,并在唱腔、表演等方面加以改进,称“改良戏”。1954年改今称。唱腔有七字调、杂碎调、哭调、杂念调等。剧目有《三家福》、《碧水赞》等。
12345 共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