卝人
华北平原
拼音:huá běi pínɡ yuán 首字母大写:HBPY五笔:wxf ux guf dr 华北平原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第二大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由黄河、海河和淮河等冲积而成。北起燕山南麓,西至太行山、伏牛山山麓,东临渤海、黄海并和山东丘陵接壤,南到安徽、江苏两省北部。面积3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黄河以北称海河平原,以南称黄淮平原。中国重要农业基地。富石油、煤等矿产资源。沿海产盐。
矿源
津巴布韦
拼音:jīn bā bù wéi 首字母大写:JBBW五笔:ivgh cnh dmh fnh 津巴布韦的同义词反义词
南非内陆国。面积3908万平方千米。人口1127万(1995年)。首都哈拉雷。地处南非高原北缘。热带草原气候,有雨季和旱季。主要农产品有烟草、玉米和棉花。工矿业比重较大,矿产主要供出口。世界重要石棉和铬生产国之一。
矿屯
马来西亚
拼音:mǎ lái xī yà 首字母大写:MLXY五笔:cg gu sghg go 马来西亚的同义词反义词
东南亚国家。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和婆罗洲北部的沙捞越、沙巴组成。面积3296万平方千米。人口20103万(1995年)。首都吉隆坡。多山。热带雨林气候。原为农、矿产品出口国,现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橡胶和棕油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矿产有石油和锡。旅游业兴盛。
南美洲
拼音:nán měi zhōu 首字母大写:NMZ五笔:fm ugdu iyt 南美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全称“南亚美利加洲”。在西半球的南半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人口302亿。东、西部地形差异大,西部为高峻的山系,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气候以热带为主。石油、铁、铜、银等矿产和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盛产甘蔗、香蕉、咖啡等经济作物。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居民中种族成分复杂,有白种人、混血种人、印第安人、黑种人等。共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
南澳大利亚
拼音:nán ào dà lì yà 首字母大写:NADLY五笔:fm itm dd tjh go 南澳大利亚的同义词反义词
澳大利亚中、南部的州。面积98万平方千米。人口1448万(1991年)。首府阿得雷德。大部分为高原,北部和西部多沙漠。盛行畜牧业。东南部有发达的耕作业。矿产丰富。工业以机器制造、酿酒等为主。
乔治敦
拼音:qiáo zhì dūn 首字母大写:QZD五笔:tdj ick ybt 乔治敦的同义词反义词
圭亚那首都和最大港口。人口188万(1988年)。农林矿产品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铁路和公路枢纽。市内建筑多木屋,建于1892年的圣乔治天主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生产布局
拼音:shēnɡ chǎn bù jú 首字母大写:SCBJ五笔:tgd u dmh nnk 生产布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又称“生产分布”、“生产配置”或“生产力布局”。指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地理分布。包括生产的具体地点(地区)、规模、相互联系和地域结构。生产布局随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又对生产发展起促进或限制作用。生产布局受到自然条件(地质、地形、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交通、发展经济的政策,以及政治、国防等因素)和技术条件(生产工具、运输工具、生产流程等)的综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