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
拼音:tōnɡ pàn 首字母大写:TP五笔:cep ugjh 通判的同义词反义词
1.公正裁决。
2.官名。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宋初为轻轻。清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
四选
拼音:sì xuǎn 首字母大写:SX五笔:lh tfqp 四选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对四种人的选拔。
2.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元丰前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铨选,故称四选。元丰改革官制,更名隶属吏部。
宋太祖(927-976)
拼音:sònɡ tài zǔ (927-976)首字母大写:STZ(927-976)五笔:psu dy pye (927-976) 宋太祖(927-976)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更多
外郎
拼音:wài lánɡ 首字母大写:WL五笔:qh yvb 外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汉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五官
拼音:wǔ ɡuān 首字母大写:WG五笔:gg pn 五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2.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3.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4.泛指百官。
5.古代宫中女官名。
6.指五官中郎将。
7.司历之官。
8.人体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9.人体五种器官。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10.人体五种器官。指眼﹑耳﹑鼻﹑喉﹑口。
11.人体五种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器官。
校尉
拼音:xiào wèi 首字母大写:XW五笔:sur nfif 校尉的同义词反义词
武官名。西汉始定为武官名,位略次于将军,并随职务冠名号,如中垒校尉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为分掌宿卫京师各部队之将领。汉以后掌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也以此称。唐代以后为低级武散官之称。明清时其地位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