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事

拼音:yánɡ shì 首字母大写:YS五笔:bj gk 阳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1.外治﹐宫廷以外的政事﹔国内政事。 2.指阳气助成万物生长之事。 3.指男子性机能。

寓令

拼音:yù lìnɡ 首字母大写:YL五笔:pjm wyc 寓令的同义词反义词
1.谓寄军令于内政,只在暗中加强军事力量。

执政官

拼音:zhí zhènɡ ɡuān 首字母大写:ZZG五笔:rvy ght pn 执政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中美上海公报

拼音:zhōnɡ měi shànɡ hǎi ɡōnɡ bào 首字母大写:ZMSHGB五笔:k ugdu h itx wc rb 中美上海公报的同义词反义词
简称《上海公报》。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结束前在上海与中方共同签署发表。主要内容是:中美两国虽然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区别,但双方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双方声明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方声明:决不做超级大国,并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更多

宗主权

拼音:zōnɡ zhǔ quán 首字母大写:ZZQ五笔:pfi y sc 宗主权的同义词反义词
1.起源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指君主对诸侯行使的支配权力。后逐渐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一国使他国从属于自己,干预其内政外交的权利称为宗主权;前者称为宗主国,后者称为附庸国。

勾践(?-前465)

拼音:ɡōu jiàn (?- qián 465)首字母大写:GJ(?-Q465)五笔:qci khg (?- ue 465) 勾践(?-前465)的同义词反义词
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屈服求和,入吴为人质。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内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后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阖闾(?-前496)

拼音:hé lǘ (?- qián 496)首字母大写:HL(?-Q496)五笔:ufc ukkd (?- ue 496) 阖闾(?-前496)的同义词反义词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名光。吴王诸樊之子。设计杀死吴王僚而自立。即位后重用伍子胥、孙武,整顿内政,灭徐国,攻楚国,一度占领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秦军救援及吴国内乱而退兵。后在feae李(今浙江嘉兴西南)被越王勾践打败,重伤而死。

隆中对

拼音:lónɡ zhōnɡ duì 首字母大写:LZD五笔:btg k cf 隆中对的同义词反义词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次往访﹐询以治世大计。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俟机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的策略﹐以图统一中国﹐恢复刘家帝业﹐史称"隆中对"。

外交特权和豁免

拼音:wài jiāo tè quán hé huò miǎn 首字母大写:WJTQHHM五笔:qh ur cffy sc t pdh qkq 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同义词反义词
驻外国的外交机构和执行外交任务的外交代表在国外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人身、住所、办公处、私人财产、档案文件不可侵犯;享有通讯、旅行以及在特定场合使用国旗、国徽的自由;不受驻在国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免纳捐税和关税等。外交人员家属亦享有该特权和豁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人员必须遵守驻在国的法令,不得干涉驻在国的内政。

阳政

拼音:yánɡ zhènɡ 首字母大写:YZ五笔:bj ght 阳政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宫廷以外的政事﹐国内政事。
1234 共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