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金

拼音:lí jīn 首字母大写:LJ五笔:djfd qqq 厘金的同义词反义词
旧时在内地交通要道对过往货物征收的税,清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筹措军费而设,民国二十年改定税制时撤消。也叫厘捐或厘金税。

李靖(571-649)

拼音:lǐ jìnɡ (571-649)首字母大写:LJ(571-649)五笔:sb uge (571-649) 李靖(571-649)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随李孝恭征服萧铣,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后又助李孝恭镇压辅公fe68起义军。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佚。

李自成起义

拼音:lǐ zì chénɡ qǐ yì 首字母大写:LZCQY五笔:sb thd dn fhn yr 李自成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明末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政治主张,队伍发展到百万人,成为当时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公元1644年起义军在西安建立‘大顺’农民革命政权,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后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洲贵族共同镇压起义军,起义失败,但李自成余部仍继续长期坚持抗清斗争。

刘裕(363-422)

拼音:liú yù (363-422)首字母大写:LY(363-422)五笔:yj puw (363-422) 刘裕(363-422)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字德舆,小字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原为东晋北府兵将领,从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公元405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军权。北灭南燕后,回师南下击败卢循。又收复巴蜀,出兵关中,消灭后秦。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当政期间严禁世家大族隐匿户口、田地,加强中央集权。

刘铭传(1836-1896)

拼音:liú mínɡ chuán (1836-1896)首字母大写:LMC(1836-1896)五笔:yj qqk wfn (1836-1896) 刘铭传(1836-1896)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淮军将领。安徽合肥人。曾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所部号铭军,为淮军主力之一。入山东镇压捻军,任直隶提督。中法战争时,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来犯法军。1885年为首任台湾巡抚,对开发台湾有所建树。

卢德运动

拼音:lú dé yùn dònɡ 首字母大写:LDYD五笔:hnr tfl fcp fce 卢德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19世纪初,英国工人不满日益贫困的现状,但他们错误地认为机器工业是贫困的原因,于是展开大规模捣毁工厂、破坏机器的运动。据说运动由一名叫卢德的工人发起,所以称“卢德运动”。不久被政府镇压。

毛葫芦军

拼音:máo hú lu jūn 首字母大写:MHLJ五笔:etgn adef ayn pl 毛葫芦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1.元顺帝时召募的一种地方地主武装。其作用略同于团练。明代沿其制﹐尝用以抵抗倭寇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米骚动

拼音:mǐ sāo dònɡ 首字母大写:MSD五笔:oyt cgcj fce 米骚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1918年夏,日本因米价暴涨而引起的群众暴动。以富山县渔民的斗争为开端,不久即席卷全国。群众捣毁米店,有些地方还爆发矿工和农民暴动。斗争持续五十七天,参加者达数百万人,最后被政府镇压。

内行厂

拼音:nèi hánɡ chǎnɡ 首字母大写:NHC五笔:mw tgs dgt 内行厂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内办事厂”。明代特务机构。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在东西厂之外设立由其直接掌管的内行厂,监视、镇压人民及政敌,东、西厂也在被监察之列。刘瑾被杀后废。

叛乱

拼音:pàn luàn 首字母大写:PL五笔:ugrc tdn 叛乱的同义词反义词
背叛作乱:镇压叛乱。
1112131415 共15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