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梅
榔梅 释名:气味:(实)甘、酸、平、无毒。 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栗
栗 释名:气味:(实)咸、温、无毒 主治:1、腰脚无力。取风干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再吃猪肾煮粥,必渐转健。 2、小儿干疮。生嚼栗子敷涂。 3、小儿口疮。每日吃煮熟大栗,甚效。 4、鼻血不止。用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待火毒出尽,加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5、刀斧伤。用大栗研烂敷上。
列当
列当 释名:亦名栗当、草苁蓉、花苁蓉。气味: (根)甘、温、无毒。 主治:男子五劳七伤、阳痿等症,用列当二斤,捣烂筛净,泡酒喝。
龙
龙 释名:龙骨(按本草所称的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气味:龙骨:甘、平、无毒。龙齿:涩、凉、无毒。 主治:龙骨: 1、健忘。用白龙骨、远志,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梦遗。用龙骨、远志,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送下。 3、暖精益阳。治方同上,但不用朱砂。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冷水......更多
漏卢
漏卢 释名: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气味:(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4、产后带下。......更多
鹿藿
鹿藿 释名:鹿豆、劳豆、野绿豆。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肠痈、瘰疬。
律草
律草 释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气味:甘、苦、寒、无毒。 主治: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 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 3、尿血。治方同上。 4、久痢。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数次后即见效。 5、疟疾。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邮痰涎为愈。 6、遍体癞疮。用律草煎成浓汤洗澡。
绿青
绿青 释名:亦名石绿、大绿。生于铜矿中。气味:小毒。 主治: 1、急惊昏迷。用绿青四两、轻粉一钱,共研细。以生簿荷汁合酒把药灌下。痰吐即愈。 2、风痰迷闷。用绿青十两,乌头尖、附子尖、蝎尾各七十个,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合酒送下。吐出痰涎便是见效。 3、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等)。用绿青、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再搽药。
麻黄
麻黄 释名:亦名龙沙、卑相、卑盐。气味:(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主治: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更多
蜜蜡
蜜蜡 释名: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1、赤白痢(腹痛难忍,里急后重)。用黄蜡三钱、阿胶三钱,同熔化,加黄连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极效。此方名“仲景调气饮”。 2、热痢及妇女产后下痢。用蜡两个子大小、职权胶二钱、当归二钱半、黄连三钱、黄蘖二钱、陈米半升,先用水三升,煮米至一升,去米入药,煎至一杯,温服。有特效。此方名“千金胶蜡汤”。 3、肺虚咳嗽(体倦肌瘦,发热减食)。用黄蜡(熔滤令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