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成(1580-1618)

吕天成(1580-1618)的同义词反义词
lǚ tiān chéng (1580-1618)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郁蓝生,浙江余姚人。仕途不得意,做过小官。所著《曲品》为重要的曲学著作,保存了丰富的戏曲史料。

吴梅

吴梅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méi1.戏曲理论家、作家(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秀才。曾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南北词谱》等,另有传奇、杂剧《风洞山》、《苌虹血》等十二种,编选校刻《奢摩他室曲丛》一、二集等。 2.杨梅。吴地盛产,故称。

吹弹鼓板

吹弹鼓板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ī dàn/tán gǔ bǎn1.谓吹竹﹑弹弦击鼓﹑拍板。亦泛指戏曲演奏技能。

吹箫散楚

吹箫散楚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ī xiāo sàn/sǎn chǔ1.传统戏曲(如明沈采《千金记》)搬演: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汉军师张良令汉军于高阜上吹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子弟兵感乡音而悲,卸甲四散,项羽败亡。吹奏楚歌或用箫﹑笛,因以"吹箫散楚"谓瓦解敌军。

吹腔

吹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ī qiāng1.戏曲腔调之一。又称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等。明末清初从江西弋阳腔发展而来的四平腔,受昆腔影响,在安徽枞阳一带形成,为徽剧主要腔调之一。最初是曲牌体(长短句),后逐渐发展为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京剧﹑婺剧中都保存有吹腔,在湘剧﹑祁剧里则称为安庆调。

周贻白(1900-1977)

周贻白(1900-1977)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yí bái一作“周夷白”。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原名炳垣,湖南长沙人。早年做过戏曲演员。1935年开始戏曲史和戏曲理论研究。曾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著有《中国戏剧史略》、《中国剧场史》、《中国戏曲史长编》等。

咬字

咬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yǎo zì1.戏曲﹑曲艺术语。也叫吐字。指演唱或念白中,准确地将字的声母和韵母读出,使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混。是戏曲﹑曲艺演员的基本技巧之一。

塌中

塌中的同义词反义词
tā zhōng1.戏曲术语。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塌中"。

哭腔

哭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kū qiāng①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行腔。②(~儿)说话时带哭泣的声音。

唐明皇

唐明皇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míng huáng1.即唐玄宗。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称。多用于戏曲小说。
3637383940 共69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