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

信步:随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杜甫《郑附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唐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

向壁,李白《草书歌》: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

信步:随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杜甫《郑附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唐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

向壁,李白《草书歌》: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浣溪沙·庚申除夜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

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黄向飞校注.纳兰诗:岳麓书社,2012.09:第4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4页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黄向飞校注.纳兰诗:岳麓书社,2012.09:第4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4页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

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黄向飞校注.纳兰诗:岳麓书社,2012.09:第4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4页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

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

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20页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

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判教”句: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樽(zūn):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

亦作“ 青樽 ”。

亦作“ 清罇 ”。

醒眼:清醒之眼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

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20页

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

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

两眉愁聚。

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

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

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令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

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

两眉愁聚。

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

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白狼河以北的边地,秋季偏早。

架于银河之上的鹊桥又将迎来牵牛星。

清晰的漏壶滴水声随着时间推移,淡淡的云似乎更湿润了,这正是金风玉露相逢之时。

鹊桥那端,织女的双眉忧愁地攒聚着,是要等牵牛踏着榆花归来,才好将心事说与郎听。

却又只恐,重逢之时,分明相望却没有了言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

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令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人间的别离无数,有多少人,在瓜果的筵席前,向着碧空凝望。

连理花,相思叶,随风飘散到了何处?羁旅之中的我怀思良苦,却也不及家中妻子,在冷冷清清的空房里,流泪到天明。

今夜喜相逢的织女星,笑人忧愁如许。

参考资料: 1、 王大奇编.中国历代绝妙好词赏析: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01-01:第291页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

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

两眉愁聚。

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

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白狼河以北的边地,秋季偏早。

架于银河之上的鹊桥又将迎来牵牛星。

清晰的漏壶滴水声随着时间推移,淡淡的云似乎更湿润了,这正是金风玉露相逢之时。

鹊桥那端,织女的双眉忧愁地攒聚着,是要等牵牛踏着榆花归来,才好将心事说与郎听。

却又只恐,重逢之时,分明相望却没有了言语。

白狼河:即大凌河。

星桥:指鹊桥。

河鼓:即牵牛星。

清漏:漏,古计时器。

清漏,是将时漏中水之清移来形容时漏本身。

金风玉露:化用李商稳的《辛未七夕》诗和秦观的《鹊桥仙》词。

李诗日:“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雨露时。

”秦词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待归踏榆花:用唐诗人曾虎《织女牵牛》诗典故:“欲将心就仙郎说,借问榆花早晚秋。

”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

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令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人间的别离无数,有多少人,在瓜果的筵席前,向着碧空凝望。

连理花,相思叶,随风飘散到了何处?羁旅之中的我怀思良苦,却也不及家中妻子,在冷冷清清的空房里,流泪到天明。

今夜喜相逢的织女星,笑人忧愁如许。

瓜果筵:古代妇女在七夕时,常在庭中供上瓜果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

连理:连理树,比喻夫妇恩爱深重。

相思一叶:用红叶题诗的典故。

曙:天亮。

天孙:织女星别名。

参考资料: 1、 王大奇编.中国历代绝妙好词赏析: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01-01:第291页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

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

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90页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

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

犀椎:即犀槌。

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凤翘:凤形首饰。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

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

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90页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这是一首抒写秘恋之情的词作。

  上片写一对恋人偷偷在竹林中幽会的情状。

首句点出幽会地点,次句写二人相见后,心潮澎湃,相对垂泪。

三四两句写幽会时难忘之事:恋人头上的凤翘碰到了青竹,发出动听的声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却。

  下片写两人分别后,主人公独自一人时的情状。

首二句写主人公欲以笔墨寄托情怀,结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鹦鹉向恋人传情达意,一举一动,痴情流露,真情可感。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深隐的恋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莹难以消除的泪水来打开全词,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

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写作风格清新淡雅,虽然不能算是纳兰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算是一首别致的小词。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4页 2、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18页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泪不成冰?

好处便轻别。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窗外吹来五更的寒风,这寒冷的造成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

独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我拥着被子坐起来,望着窗外的残月回忆往昔。

争教清泪不成冰?

好处便轻别。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怎么能使清泪不长流至结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离别的事放在心上。

这因离别而感伤的心绪,还是留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冯其庸特邀顾问;

尹小林主编,,.纳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07:第2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79页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窗外吹来五更的寒风,这寒冷的造成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

独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我拥着被子坐起来,望着窗外的残月回忆往昔。

秋衾(qīn):秋夜冰凉的被子。

争教清泪不成冰?

好处便轻别。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怎么能使清泪不长流至结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离别的事放在心上。

这因离别而感伤的心绪,还是留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争教:怎教,怎么才能。

好处:欢合情浓之时。

拟把:打算把。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冯其庸特邀顾问;

尹小林主编,,.纳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07:第2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79页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

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

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

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

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

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

不堪听,还生愁。

他是身处异乡的人。

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

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

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1:第16页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

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

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

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

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黄云:指边塞之云。

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

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

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

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萧萧:马嘶声。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

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

不堪听,还生愁。

他是身处异乡的人。

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

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

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茄(jīa):胡笳。

落碎花:灯花掉落。

出自戎昱《桂州腊夜》:“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1:第16页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上片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

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

单看之,无丝毫狭小局促、落落寡欢之感,谓词人被边塞特有的秋景深深吸引,亦无不可。

接下是“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

上片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两边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猎马飞驰而来。

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完全体现出来了。

  下片是描绘入夜之景和抒发思乡之情。

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呜的声音,使边地的开阔誊和词人的惊异感顿然消失,充溢着的是一片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

所以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在微微的灰白之后,忽然黯淡起来。

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荒漠凄凉之意。

这两句在肃杀中寓悲凉,展现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直至引出末二句。

“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

“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

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从全词看,除“秋梦不归家”一句外,余皆景语。

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01页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僽?

毕竟是春迤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僽?

毕竟是春迤逗。

夏至春归,伤春的时节已经过了,而他还在因为什么烦恼?

原来是伤春意绪仍在,春愁挑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记得当年在芍药花下牵你的手,那耳畔暖语更胜美酒。

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锦的时候,可如今孤独的人却更加憔悴、消瘦。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第118页 2、 纳兰性德. 智品书业文史经典珍藏版家藏四库 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 2011:第129页

麦浪翻晴风飐(zhǎn)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chán)僽(zhóu)?

毕竟是春迤(yǐ)逗(dòu)。

四和香:词牌名,又名四犯令。

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声韵。

风飐柳:风吹动柳条。

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僝僽:憔悴。

王质《清平乐》:“从来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无可有。

”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红药阑(lán)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第118页 2、 纳兰性德. 智品书业文史经典珍藏版家藏四库 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 2011:第129页

麦浪翻晴风飐(zhǎn)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chán)僽(zhóu)?

毕竟是春迤(yǐ)逗(dòu)。

夏至春归,伤春的时节已经过了,而他还在因为什么烦恼?

原来是伤春意绪仍在,春愁挑逗。

四和香:词牌名,又名四犯令。

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声韵。

风飐柳:风吹动柳条。

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僝僽:憔悴。

王质《清平乐》:“从来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无可有。

”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红药阑(lán)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记得当年在芍药花下牵你的手,那耳畔暖语更胜美酒。

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锦的时候,可如今孤独的人却更加憔悴、消瘦。

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第118页 2、 纳兰性德. 智品书业文史经典珍藏版家藏四库 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 2011:第129页

点绛唇·一种蛾眉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同样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就不如上弦月好。

就像那愁苦之时下垂的眉毛不如欢乐时上弯的眉毛好一样。

被滞留在北国的庾信年纪未老,为何过早地开始伤心呢?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白色墙壁上落下月亮的余晖,竹影在窗棂间轻轻摇曳。

相思的人独守空闺,直到乌鸦声起、清晓将至,月亮也落下来了,徒留一人对影凭吊。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凤凰出版社,2012-05-01:36-37 2、 子艮.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2-07-01:38-39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同样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就不如上弦月好。

就像那愁苦之时下垂的眉毛不如欢乐时上弯的眉毛好一样。

被滞留在北国的庾信年纪未老,为何过早地开始伤心呢?

一种:犹言一样、同是。

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故用以比喻女子的眉毛。

此借指月亮。

下弦:指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的月亮。

初弦:即上弦,指农历每月初八前后的月亮,其时月如弓弦,故称。

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又以上弦、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弯。

庾(yǔ)郎:即庾信,南北朝后周人,骈文写得尤好,著有《伤心赋》,伤其女儿与外孙相继而去时的悲伤。

词人二十三岁丧妻,故以庾信自况。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白色墙壁上落下月亮的余晖,竹影在窗棂间轻轻摇曳。

相思的人独守空闺,直到乌鸦声起、清晓将至,月亮也落下来了,徒留一人对影凭吊。

素壁: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斜晖:指月光。

乌啼:乌鸦鸣叫。

又下西楼:指月落。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凤凰出版社,2012-05-01:36-37 2、 子艮.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2-07-01:38-39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波渺渺,柳依依。

双蝶绣罗裙的女子,你与幸福,只有一朵花的距离。

但是春天却送来绵绵细雨,让你久坐闺中,辜负了美好的芳春。

天晴的时候,双燕已归,柳枝低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娇嗔如你,一春弹泪话凄凉。

寒夜到来,你掩上望归的门。

默默地,朱粉不深匀,闲花春。

想他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瑶阶上。

柔肠已寸寸,粉泪已盈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波渺渺,柳依依。

双蝶绣罗裙的女子,你与幸福,只有一朵花的距离。

但是春天却送来绵绵细雨,让你久坐闺中,辜负了美好的芳春。

天晴的时候,双燕已归,柳枝低垂。

廉纤 :1: 细小,细微。

多用以形容微雨。

唐 韩愈 《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 宋 黄庭坚 《次韵赏梅》:“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妆。

” 宋 陈师道 《马上口占呈立之》:“廉纤小雨湿黄昏,十里尘泥不受辛。

”2: 借指细雨。

宋 叶梦得 《为山亭晚卧》诗:“泉声分寂历,草色借廉纤。

” 宋 赵蕃 《衢州城外》诗:“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纤又复蔽朝光。

” 清 陈维崧 《渡江云·欲雪》词:“玉尘休拟廉纤舞,念有人新在京华。

弹指:《翻译名义集》:《僧祗》云:(二十瞬为一弹指。

)此状寂寥抑郁之态。

弹击手指,以表示各种感情。

一声句:意谓弹指一算离别日久,竟辜负了美好的春光,遂孤寂无聊,实在无语可述。

弹指:指极短暂的时间。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娇嗔如你,一春弹泪话凄凉。

寒夜到来,你掩上望归的门。

默默地,朱粉不深匀,闲花春。

想他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瑶阶上。

柔肠已寸寸,粉泪已盈盈。

小屏山色远:此系描绘眺望之景,谓远山仿佛是小小的屏风。

亦可解做小屏风上绘有远山之画图。

温庭筠《春日》:“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妆薄:谓淡妆。

瑶阶:本指玉砌的台阶,后为石阶之美称。

金缕鞋:绣织有金丝的鞋子。

南唐李煜《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313233343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