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文注
月到东南秋正半。
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谁起水精帘下看。
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
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
苑柳宫槐浑一片。
长门西去昭阳殿。
月到东南秋正半。
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谁起水精帘下看。
风前隐隐闻箫管。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
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双阙。
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凉露湿衣风拂面。
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
苑柳宫槐浑一片。
长门西去昭阳殿。
苑柳宫槐:喻承雨露之恩者。
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因以指得宠者承恩之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文注译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
偶听鹈鴂怨春残。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
闲愁无分况清欢。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
偶听鹈(tí)鴂(jué)怨春残。
掩卷:合上书本。
百端:百种情绪。
更:经过,阅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
”更事,阅历世事。
冥顽:顽固、固执。
鹈鴂:即子规,杜鹃。
《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
闲愁无分况清欢。
坐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坐,犹正也;
适也。
”“坐觉,犹云正觉也。
坐:因为。
消:消磨。
缘:借助、凭借。
丹铅:丹砂和铅粉。
古人校勘文字所用。
韩愈《秋怀》诗:“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闲愁:指由无关紧要的事所惹起的愁绪,闲极无聊时所产生的愁绪。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编 .《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44页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
偶听鹈(tí)鴂(jué)怨春残。
阖上了书本,想到平生,不禁百感交集。
我已经饱历忧患,现在反而变得冥顽不灵了。
偶然听到的悲鸟啼叫,才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怨。
掩卷:合上书本。
百端:百种情绪。
更:经过,阅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
”更事,阅历世事。
冥顽:顽固、固执。
鹈鴂:即子规,杜鹃。
《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
闲愁无分况清欢。
我渐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办法来消磨漫长的日子,只好随意校勘书籍。
连闲愁都无福消受,哪能谈得上清欢?
坐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坐,犹正也;
适也。
”“坐觉,犹云正觉也。
坐:因为。
消:消磨。
缘:借助、凭借。
丹铅:丹砂和铅粉。
古人校勘文字所用。
韩愈《秋怀》诗:“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闲愁:指由无关紧要的事所惹起的愁绪,闲极无聊时所产生的愁绪。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编 .《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44页
腊八日夜直 文
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 文
西湖吾未到,梦想若遇之。
荷花夏如海,当春万柳垂。
秋月随潮涌,暮雾天无涯。
三百六十寺,岚翠渺迷离。
君去事幽讨,抉剔发天倪。
馀悭收昔遁,奇赏获新知。
朝餐吸山绿,暮雨张水馆。
寻碑嗅梅蕊,独往无人随。
政成无一事,风流方在兹。
怀抱一如彼,江山复如斯。
此乐可持赠,寄我于首诗。
憩红诗课戏题一待于后 文
铅山不作桐城逝,海内骚坛委寒灰。
龙蛰虎潜断吟啸,坐令蚯蚓鸣惊雷。
慈红先生颇好事,欲拓诗国疆土恢。
号召英豪执牛耳,大搜燕冀选龙媒。
走章驰檄遍都市,纷纷吟札如云来。
较量锱铢判殿最,岂有鱼目换珠胎!
倾身爱才剧如命,酬字金帛布成堆。
达官贵人不好士,先生此举真豪哉!
嗟余楚狂百无用,长安十载餐黄埃。
作确无钱柱自苦,乞米有帖长空回。
臣朔饥死殊儒饱,古来颠倒何足哀!
偶然涂抹为新句,画眉深浅乖时裁。
鬟髻飘零有谁惜?
答李生 文
我年廿四登乡贡,始与刘蓉相追陪。
延津双创忽会合,深夜挂壁鸣风雷。
勋名自谓凌管乐,文采何曾怯邹枚。
岂知羲和鞭日月,头上光阴火急催。
老刘偃素不称意,酸寒一衿初受裁。
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罂。
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
似驴非驴马非马,自增形影良可咍。
囗天广殿棵云开,飞房结构要群材。
倦眼相遍天下土,焉知吞国有颜回。
李生年少风骨峻,骁腾汗血龙所服。
平地一朝能九例,欲与老刘争崔克。
万里辞家来从我,......更多
读史杂感 文
太平洋遇雨 文赏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这首诗据说是在革命斗争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作者写此诗作为联络暗号用的。
诗的起句就点题,并表现出一股恢宏的气势:天宇之大,一雨能够延绵亚美二洲。
也就是说,在太平洋上遇到的雨,既洒落在此去之美洲上,又洒在已离之亚洲上。
此去的美洲如何,暂时按下。
已离之亚洲,则令诗人浮想联翩,绾今及古,于是以“浪淘天地入东流”承接,第一二句联系紧密,结构更显紧密。
而第二句把雨中的亚洲大地那种壮阔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设想那洒在亚洲中华国土上的雨,必定激起滔天巨浪,滚滚东流,“浪陶天地”,这是何等的气魄,“入东流”,则又指明了了天地运行的真理,也预示着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定当掀起一波铺天盖地的巨浪。
而这句诗又自然而然地与苏东坡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联系起来。
但诗人并不苟同于坡仙的怀古伤今,于是转出新意:“却余人物淘难尽。
”“却”字关联上句,使本句意思格外突兀:自信自己虽是戊戌劫余的人物,但决不会像千古风流人物那样,瞬息即被历史之波浪长流所淘尽。
但也就是这种突兀,更能将作者自己与古代的风流人物之间那种反差体现出来,于是,诗的最后一句“又挟风雷作远游”,便表示了自己壮志未泯,此番远游美洲决不消极逃遁,而是另有一种风雷大志包藏胸中。
风雷本是一种自然天象,风雷大作则宇宙震颤,以往的古诗中常用以表示大有作为之意,而作者正是要借风雷这种惊天动地的现象来表明自己立志开创一番宏图伟业的决心。
此句在这里,出自一个在戊戌变法中遭到惨败的重要人物之中,这种反差更震撼人心。
整首诗托雨写志,表现了作者并不因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失败而退缩,胸怀远大目标,一往无前的精神。
由平常的景带出不平常的情。
立足于太平洋之上,遥视亚美二洲;
身处政治逆境之中。
而思及古今,更展望未来。
境界开阔,情怀高远,有一种奔放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参考资料: 1、 马世一.历代绝句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326页 2、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91页